刘克庄〔宋代〕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诗词宝典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戴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诗词品鉴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乃一首吊古之作。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种对比更凸显出词人内心的情怀与常不同。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
诗词后传提起端午,想必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想到屈原投江,但屈原投江背后的故事,端午与纪念屈原有什么联系?
屈原,除了是位杰出的文学家之外,还是位政治家。但他提及的政治举措与楚国的旧贵族势力为敌,如吴起、商鞅变法一般,屈原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落败。公元前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秦王后又派兵攻打楚国,新楚王仓惶撤离京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城破的噩耗,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这些后来便演变成包粽子,赛龙舟等节日活动。由于屈原投江这一天是五月初五,人们约定纪念屈原就在每年这一天举行。
附录:诗人名片姓名:刘克庄
身份: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人
主要成就: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