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也快结束了,原本打算就这样过去的。寻思了许久,觉得还是写一点农村人过端午的情节,以此来回忆这个节日曾经的美好片段。端午节端午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腊肉粽子我想,大部分在外漂泊的游子,情况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即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团圆,其他的节日更多是选择用电话的方式与家里沟通。记忆中的端午节,端阳老者、糯米、笋壳、鲜肉、红糖水、送礼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些已经很多年的没有出现了,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些片段,以此组成那时候最开心的回忆。还记得小时候快要端午节了,一般是提前两周,就会有“端阳老者(一种虫)”出现。只要它出现了,即使我们不知道多久才会过节,也知道时间很快了。如同清明节即将来到,清明草也会慢慢地将出现一样。慈爱的母亲一般都会接过,节日做粽子的活。提前准备好糯米,发酵好。同时将自己老家的腊肉切成小块,同糯米放上料。用楠竹笋壳包裹好,筷子捅结实缠绕好,蒸熟就行了。要吃肉味的就直接拿腊肉味的粽子,要吃素味的就拿素粽子并配合红糖水一起蘸着吃。在农村,最常见的问候就是“你吃了吗”。端午这两天也不列外,自家做了粽子,有些还会送给亲戚这些。同时,父亲早早地找好的艾草,会在这一天扎成“艾狗(用艾草扎成类似狗这种动物,绳子下面还会挂一块肥肉)”挂在大门前。喝点雄黄酒,或者是撒些雄黄粉在房屋周围避免虫兽,也是那天要做的事情。竹笋粽子壳我记忆中的农村端午就是这样,好几年没有回老家过端午了,也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样了。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好快乐,虽然不明白端午到底在纪念着什么,就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情。反倒是后面人长大了,懂得越多,快乐越来越少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吧。这些年,农村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而永远不变的则是,父母在节日里传承者对孩子的爱的那份感情。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也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