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刘邦评价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传说,张良之所以这么有谋略,是因为得到了《太公兵法》。《史记》记载,是黄石公将《太公兵法》传授给了张良。那么,传授张良《太公兵法》的黄石公究竟是什么人呢?此事的真相是什么?《史记》记载黄石公是一个十分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而黄石公将《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这件事也十分具有传奇性。张良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贵族公子,韩被秦灭亡之后,张良散尽家财寻找刺客,密谋行刺秦始皇。终于,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使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做兵器。张良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狙击巡游天下经过此处的秦始皇。不巧的是,大力士扔出的铁锤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没能击中始皇。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追查刺客。张良隐姓埋名,隐居在下邳。一天,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散步,遇见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老人,那个老人把鞋子脱下来,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去,把我鞋子捡上来。张良一愣,想要揍他,但念在他是个老人,就强忍怒气到桥下把老人的鞋子捡了上来。没想到那个老人还不罢休,竟然要张良给他把鞋穿上。张良想反正已经把他的鞋子从桥下捡上来了,索性再帮他穿上。老人大笑而去,并夸奖张良孺子可教,约定和张良五天后在此会面。五天后,天一亮,张良就到桥上,结果发现老人已经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见面,竟然迟到?五天后再来。”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到桥下,结果发现老人又已经到了那里。老人生气地说:“怎么又迟到了?五天后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到了桥下,过了一会儿,那个老人才来。老人高兴地说:“正是该这样。”于是,老人将一卷书送给张良,说读懂这本书可以做帝王师。这本书就是《太公兵法》。老人还说他自己是谷城山下的黄石。这就是后人称他为黄石公的来历。那么,黄石公究竟是什么人呢?真的是黄石修炼成仙了吗?黄石公邂逅张良真的只是为了传授《太公兵法》这本书吗?张良的谋略,真的是来自于《太公兵法》吗?苏轼在《留侯论》中,对这件事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苏轼认为,所谓的黄石公,其实是秦朝时隐居的高士出来考验张良的,老人的用意并不是在兵书上。张良不能克制自己内心的愤恨,想凭借匹夫之力刺杀秦始皇。当时,张良虽然没有被捉到杀死,和死亡却只差毫发了,真是太危险了。张良有超过世人的才能,不作伊尹、姜太公这样的安邦定国的打算,却只用刺客荆轲、聂政那样行刺的办法,只是侥幸才没有死掉,这是老人对张良感到痛惜的原因。所以,老人才故意用傲慢无礼的行为折辱张良,使他能有忍耐之心,然后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说,黄石公并不是黄石修炼成仙的仙人,而是秦朝末年隐居的高人奇士。他向张良传授《太公兵法》的本意,也并不是在于兵书,而是在于教张良学会忍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4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