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250111/e5uzdb6.html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端午节衍生出了许多传说、典故。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看看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不知道的,欢迎补充分享!提到端午节的来源,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也是著名的大诗人。屈原忠心报国,力荐楚王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被赶出京都流放到别处。公元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祖国被外敌入侵,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然后就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怀沙》节选: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释义:初夏的天气盛阳,草木都已经长得茂盛。我怀着内心的深沉的悲哀,匆匆踏上这南国的土地。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我九曲的回肠缠着悒郁的愁绪,我遭到患难啊,是这样地穷愁困厄。抚念我的情感,反省我的初志,又只好把难言的冤屈压抑在心底。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都到江边来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很多船在江上划来划去,看着就好像在比赛。有的百姓还拿出饭团丢进江里,说是先把蛟龙喂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也有人把雄黄酒倒进了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这样它们就不会去伤害屈大夫了。后来百姓害怕饭团被蛟龙先吃了,就用竹筒装饭,再后来又用树叶包饭,外面缠上彩丝,然后再扔进河里祭奠屈原,这就是粽子的原型。这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国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唐·文秀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大军事家,他尽忠效力吴国,谁知吴王听信小人谗言,在五月初五这天,吴王将伍子胥杀害后抛尸于江中。在浙江,还流传着另外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义士秋瑾。秋瑾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再世之称。28岁时,秋瑾参加革命,不幸在起义前被清兵逮捕。秋瑾殉国的日子是六月五日,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她,将五月初五的诗人节合并一起纪念。另一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曹娥,五月五日又被称为“女儿节”。以上几种都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人物,下面这个传说可就厉害啦,第一次读到着实吓了一大跳。东汉文人应劭写的《风俗通》中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这两人的意思都是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为“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孟尝君田文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田文与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被称为战国四公子。据说田文出生的时候,其父靖郭君田婴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就是说五月五日生的孩子长到跟门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对父母不利,于是好几次要害死他,幸亏田文的母亲保护,这才活了下来。田文的父亲虽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必须让田文去外祖母家躲避,称为”躲五“,避免给自己和田家带来灾难。田文长大后,做了齐国宰相,于是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还说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无需到外祖母家去“躲五”。到了现代,有些地方还流传着“躲五”的风俗。因为民间认为,五月天气开始闷热,蛇虫鼠蚁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所以有些人家会把未满周岁的婴儿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听我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他们会在端午前几天把家里最小的孩子送到外婆家去“躲藏”,我们那儿称为“躲王”,只有过了五日那一天后才可以回家,据说能使孩子避免湿热、瘟疫等。在历史的演变中,端午节有着太多的传说,因此也衍生出了很多跟这些传说有关的其他名称,比如诗人节,粽子节、五月节、龙舟节,甚至体育节,卫生节等等。再过两天就到端午节假期了,你们都打算咋过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