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生活环境简陋,改变环境及医疗条件落后的前提下,农历五月因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陡然增加,正因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气伤身等引起古人对这个月的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习俗与禁忌:五毒月,九毒日来临!男女禁忌不可不知。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和端午之间有着特别的联系,每年的五月初五,俗称“五毒日”,民间俗称五月为“恶月”“毒月”这个“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年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整个月。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6月7日)五月初六(阳历6月8日)五月初七(阳历6月9日)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6月17日)五月十六(阳历6月18日)五月十七(阳历6月19日)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6月27日)五月廿六(阳历6月28日)五月廿七(阳历6月29日)天地交泰日:农历五月十四(阳历6月16日)四大天王巡行,一共十天,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五月十三日也是禁忌,总之如能在整个阴历五月不同房禁欲对身体修复有极大的好处。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天地间道法的奥秘。古人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阴历五月开始整整一个月,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请大家在这个月里多多行善,念念善念,茹素戒淫,放生积德!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的回升,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人们很容易出现人体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生病的窘况。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自然界各种各样昆虫都出来了,蛇、虫、蚊、蚁、蝎子、蜈蚣、蟾蜍等,还有细菌和病毒都很活跃,是容易流行疫病的时候,特别是小孩子容易被传染。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来预防。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影响,保精惜命,宁神内守,安然度过,反应人身,肚里空空走步无力,没有精神。《皇帝内经》记载: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尽量避免行房。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试法。农历五月十六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子时是23时至1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虫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当时百姓为恐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扔入江中来吸引鱼群。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毒五月,是指农历5月,年6月7号正式进入。九毒日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的日子,艾灸、泡浴、刮痧等排毒驱邪、排寒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辟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