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当这首童谣在大街小巷回荡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日——端午。端午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按照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大戴礼记》对上古社会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端午节。古老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加上地域的差异,人们对节日的庆祝方式真是因地制宜,五彩缤纷。但是,无论你年龄多大,身处何方,留在你记忆深处的一定是伴随你成长的端午节。那是属于你的端午节,有美味的粽子,有飘香的糯米酒,有红红的鸡蛋,有男孩子耳朵上抹的黄灿灿的雄黄,女孩子手腕上艳丽的五彩丝线。我的家乡在豫南。这个古老的地方,早在尧舜时代,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地,称为吕国。公元前年,秦统一六国后,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如此悠久的历史,也成就了古老的端午习俗。从孩提时,这些风俗习惯就融进了我的生命中,伴随我成长,如今,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道温馨、甜蜜的记忆。每年的端午前的两天,妈妈一定会分派我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到村口的石臼里捣麦仁。就是提前一天把刚收的新麦子用清水泡了,然后在石臼里把外面的毛皮捣掉。我和村里的小朋友排队完成这个事情,拿回家里,后面就是妈妈的工作了。到了端午早上,睡意朦胧中,就会闻到整个屋子都飘着浓浓的酒的味道,那就是麦仁糟开启了。叫醒每一个睡梦中的孩子的不仅是麦仁酒的香气,还有耳朵上突如其来的凉意。那是妈妈趁孩子睡着,在小孩的耳朵上抹上提前配制的雄黄酒。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不愿意第二天耳朵黄黄的去上学,所以,对这个习俗都是不情愿的。妈妈们只有这样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据说,端午节抹了雄黄酒,一切毒虫妖魔都不敢靠近。要不然,白娘子怎么会喝了法海给许仙的雄黄酒,千年功力都抵抗不住,现了原形呢。门框两边插上了艾条,在风中微微荡动,散发出带着药味的艾香。房屋的墙根,院子的四角都洒了雄黄酒,药味与酒味参合起来,融合着厨房飘出的美食的香气,这就是端午的味道。端午的早餐是延迟的,也是丰盛的。当煮熟的鸡蛋、鸭蛋、大蒜、麦仁糟、油条、糖糕、菜角等摆满桌子的时候,第一项任务并不是开吃,而是拿起妈妈早已准备好的小筐或托盘,给左邻右舍送过去,里面装的就是餐桌上的那些美食,每样都有一点,让邻居们尝尝。虽然各家的品种大同小异,但是,味道却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一种浓浓的情意蕴含其中,让这个节日平添更多的温暖与友好。我最难忘的是前院展大爷家的糖糕。展大爷是开小吃店的。早餐主打就是糖糕油条八宝粥。做糖糕的技术炉火纯青了。糖糕面烫的软硬适中,表皮酥脆,内层软糯,一口下去,外酥里嫩,甜香醉人。大家出来打个招呼,都夸奖大爷的手艺棒。展大爷就喜滋滋的,一天走路干活都带风。女孩子还有一个倾心的的事情,那就是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的丝线。丝线是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跟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相对应的。五行圆满,没有缺憾,代表的是对未来幸福的一种期盼和向往。如今,美食的味道早已淡然,会做美味糖糕的大爷已经作古。岁月荏苒,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寒来暑往。端午的味道,早已成为一道遥远的回忆。为了追求诗和与远方,不得不疏远了那一缕熟悉。端午的味道是思念,是祝福。是豁达,也是释然。把悲伤和失落饮下,再把希望和憧憬斟满。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虽然生活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险情,但我们还是拿出所有的勇敢,直面未来。五月仲夏,五日顺阳,满山翠绿,莺啼百转。或携友登高远眺,或临江观龙舟竞渡,或于庭院静心阅读。生命珍贵,岁月绵长。生活千姿百媚,我们怎可辜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4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