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sony-semicon大部分手机的自动对焦用的是反差对焦,顾名思义,就是改变镜头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过地毯式地搜索找到成像最清晰,对比度最高的那个位置。这种对焦方法相对精准,但耗时较长,而且在合焦位置附近会有“拉风箱”一般的往复推拉。反差对焦另一种对焦方式是相位对焦,不同厂商的具体实现光路其实不太一样,不过思路都大同小异。首先在传感器上选取一些像素作为相位对焦检测点,这些检测点分成两批子像素,在微透镜的作用下会成两个像。相位对焦检测点这两个像如果基本相同,就说明现在已经对上了焦,如下图2。如果子像素A成的像比子像素B偏左,如下图1,那就说明当前镜头与传感器的距离过远,需要让镜头靠近传感器。下图3和4则分别表明镜头离传感器过近。两个子像素所成像的偏差越多,就说明失焦越多。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成像的偏差量反算出该朝着哪个方向移动镜头来对焦。相位对焦
图源Autofocus-Wikipedia这种算出来的对焦方式比反差对焦的摸瞎式对焦要快很多,不过由于部分像素被用来测焦,它多少会对最后的成像画质造成影响,这对厂家也是一种研发实力的考验。比如改进后的全像素双核相位对焦方案[1],就把这两批子像素合二为一放在一个像素块里,这样在最终成像时就能减少有效像素的损失。全像素双核相位对焦方案
图源:[1]总结一下,反差对焦是找焦点,准确但较慢,相位对焦是算焦点,快但会损失画质。它们都是在不知道物体离镜头有多远时所采用的被动的对焦方式,大部分厂家也会兼顾两者的优势采用混合对焦,也就是先用相位对焦粗略地算出焦点,再把镜头推到附近用反差对焦仔细对一遍。讲了被动对焦,我们再提提主动对焦。早先确实有厂商专门设计了测距模块来主动地对焦。比如在镜头边上加装一个声呐或红外线测距模块,主动测出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后再去对焦。但如今被动式对焦不比这种方式差,而且更节省成本和机身空间,所以现在很难看到有厂商选择这种对焦方式了。参考资料:[1]全像素双核CMOSAFby牧羊Q.E.D.Q5如何把凝结成坨的芒硝恢复成小颗粒晶体状态?正常从药房买来的芒硝是大小均匀且分散的一粒粒小颗粒结晶,类似盐,只是颗粒比盐粒大。但芒硝很难搞,稍微遇热遇湿都会凝结成图片右侧那样的一整坨结晶。。没法用了就。药房都是放冰柜冷藏,家庭冰箱湿度太大,放进去就成坨。现在天太热,室温放着也直接成坨。图片左侧是干燥处晾晒后的芒硝,结晶里的水份几乎全部蒸发,变粉末了,还是没法用。。咋整啊这。。??药用外敷只能是小颗粒晶体才行啊,我最爱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