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倪海厦注解:什么是痞?张仲景讲的「痞」是一种症状:满而不痛,常常感觉胃里面胀胀的,又不会痛,可是胃又有胀胀闷闷的感觉,这原因就是表证没有好,进入到胃里面,只有水停在胃的周围,胃的周围并没有热,也没有湿,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如果只是水而已,半夏就可以了,但是病人常常有吃食物下去,因为肠胃的蠕动不好,有水饮,食物堵在里面,有一部份的食物被吸收了,有一部份的食物坏掉了,所以「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设计的第一个肠胃科的药。现在进入五个泻心汤证。会用这五个泻心汤,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

这五个泻心汤分别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治疗胃炎的基础方;习惯性失眠)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注解:这「半夏泻心汤」为什么用干姜?因为胃旁边有水,造成胃寒掉了,所以用干姜,如果胃中有水的话用生姜,干姜是温中的药;张仲景需要用到肠胃的津液的时候,一定会开到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生姜,所以肠胃的津液要补足,就一定会用到甘草、大枣、人参。有寒证的时候、需要强心的时候我们用炙甘草,要解毒的时候用生甘草,生甘草还有蓄水的功能,也就是用了人参补津液之后,以生甘草把津液留在肠胃中。人参在经方家的观念是治疗心下痞,胃里面不舒服、胃痛的,人参是最好的药,不是拿来当茶喝,不需要如此用;因为胃里面坏死的食物,产生了沼气往上走,黄芩、黄连把坏死的食物分解掉,这胃病的原因是水没有去掉,所以用半夏把水利掉。临床上看的时候,有一点感冒自己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叫伤寒,不知道的叫中风,然后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水,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用半夏止呕利水,黄连、黄芩去把肠子食物分解掉。黄连解血分中热毒,黄芩解肝胆三焦的热毒,因为上吐下泄所以胃的津液都伤到了,所以把人参、干姜、甘草、大枣混在里面用,张仲景的方剂就是这意思,所有的「痞」都是肠胃科的问题。这个方剂用汤剂或散剂都可以。

舌苔代表胃的津液,如果舌苔黄,代表有热,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就是用黄芩黄连;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就是用石膏。倪海厦胃癌专论

半夏泻心汤去黄连黄芩+茯苓白术+葛根柴胡+生姜+黄土汤

治胃癌汤方葛根柴胡半夏甘草白术茯苓人参大枣干姜生姜加上黄土汤加减就可以治胃癌。这处方如果要加减,葛根重用到六钱,再来是柴胡五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白术、茯苓等量五钱,有钱家人参就多用点,如果下利很利害,红枣用十枚都没关系,干姜、生姜视情况各两钱。这是很好治疗胃癌的方子,因为病人现在已经不能攻了、所以等胃口开了,饮食正常的时候,再开一些攻坚的药。如果这方子下去,病人还是水浆不得下,还在下利的话,就差不多了,吐和下利出来的都是药味,他已经到了药不收受了,全部排掉了,很危险。本方条曰:疝瘕,积浆,痛侵心胸,心下痞鞕,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皆治之:若大便秘者,兼用「消块丸」或「陷胸丸」。(「消块丸」即「硝石丸」之别名,:硝石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三两。)硝石用芒硝,破坚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加人参、甘草,光用芒硝,药一下就跑到大肠里头去了,用甘草来顶在中焦,用芒硝去破癌细胞,让痞块消掉,像附子也是很好攻坚的药,现在学过的牡蛎也是攻坚的药。--正文结束--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医经方的基础常识,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去开方子抓药哦!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医生辨证开方哦!

点个在看,一起为经方之家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