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烧了年的贺兰山煤矿破坏力不容小觑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自治区交界处,自古被宁夏人民誉为“父亲山”,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资源、硅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贺兰山闻名遐迩,同时凭借27.6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氧吧。
然而,贺兰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开膛破肚式的采掘,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山脚被成百上千的小煤矿、加工企业折腾的痕迹还未消退,包括燃烧了年的煤层,令人唏嘘。
汝箕沟矿区位于宁夏北部、贺兰山中段的山间腹地,由汝箕沟、红梁井、白芨沟的6处煤矿区组成,是外围煤层自燃及贺兰山保护区的主要区域。常说的贺兰山煤矿自燃就指的是这片区域。
整个汝箕沟矿区总计面积为28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25处自然形成的火区,目前火区面积已经超过3.3平方公里,而且以每年14-16米的速度向周边区域扩张。
煤层自燃引发的首要问题无疑是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
汝箕沟矿区所产的煤又名“太西无烟煤”,这种煤致密、坚硬且具有高光泽,更重要的是它含硫量低、含碳量高具有典型的“三低六高”的特性,有“煤中之王”的美誉。
问题是探明的太西煤总储存量为5.8亿吨,现在仅剩下2.7亿吨,而且至少有万吨位于自燃火区,每年大约要烧掉万吨太西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0亿元,和部分县城一年的财政收入大致相当。专家指出按照现在的火区燃烧速度,最快25年整个汝箕沟矿区的太西煤将被燃烧干净。
自燃除了造成煤炭资源大量损失外,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煤炭自燃释放的热量、高温直接改变了周围土地、山体的原有物理结构,导致引发地层塌陷、山体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几率大增。而且被大火蹂躏后的土壤养分大量散失,土质过于疏松,一旦遇到大雨,水土流失几乎成为了必然,严重影响后期植被恢复。汝箕沟每年因煤层自燃损失的土地面积超过了16公顷。
其次煤炭燃烧向周围大气、土壤、水体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曾对汝箕沟矿区自燃火区开展大气环境现场监测发现,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资料显示,整个火区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达到了5吨,固体颗粒物更是高达1.3万吨,光是颗粒物这项相当于多个中型火电厂同时作业。
这些以硫磺、芒硝、煤焦油为主的有害气体聚集在矿区及周围区域的上空,对生活环境、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以临近的石嘴山市为例,年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为3.12%、1.39%,超过了矿区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限值。
部分有害物质会被枝叶、花草吸附,它们减少空气污染的同时却会“引火上身”。牧草吸收土壤中水分、养料过程中,以氟为代表的有害物质流入绿色植被,最终被牲畜吃掉,引发牲畜慢性氟中毒,羊氟中毒在贺兰山区域的发病率偏高就是这个原因。
2、贺兰山煤层为何会自然
贺兰山的煤层到底是如何燃烧的,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人为所致。贺兰山煤矿开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年之前的清朝,而后不断有人参与到偷挖、乱采的队伍中,大小的黑窑作坊层出不穷,却也屡禁不止。期间有工人不顾死活在井下取暖、地面生火煮饭,再加上贺兰山煤层特有的构造最终引发了持续百年的火区自燃。
等到了80/90年代,成百上千年的小煤矿齐聚贺兰山,到处乱采、乱挖导致老火区迅速向外蔓延,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另一种说法是贺兰山煤层特殊的地质构造引发自然。受贺兰山地理位置影响,这里阳光充足、辐射能力强劲,拥有不错的热力资源。据统计贺兰山附近区域每年的日照时间超过0多小时。气温稳定且空气干燥,单是海拔米处气温稳定≥10℃的日数就达到了38天,周围海拔米的区域气温稳定≥10℃的天数更是达到了天。这样的气候条件为贺兰山煤层自燃创造了便利。
气候条件是一方面,贺兰山煤层特点也是引发自燃的重要原因之一。贺兰山处于地壳运动多发区域,数万年演进过程中多有因地质碰撞、挤压等导致煤层呈裸露、倾斜的情况,许多煤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后不断积累热量,温度达到燃点后开始自燃。另外前文讲到太西无烟煤含碳量高、瓦斯含量大,化学性质活泼,它们反而成了点燃后能持续自燃的助推剂,以致于煤层一下子燃烧了多年。
3、为何不把自燃的煤层扑灭
事实上,贺兰山煤层自燃被白白浪费掉,早就有人试图扑灭。文献记载多年前清朝煤矿管理机构曾组织工人扑灭,奈何难度实在太大,尝试了多个方法后均已失败告终。
上世纪90年代汝箕沟矿区也曾实施过灭火,计划将整个自燃煤层彻底挖掉,从根本上解决自燃问题。然而由于监管缺少,造成部分人以灭火名义实施盗挖、盗采,而这或错过了灭火的大好时机。
那么贺兰山自燃煤层为何不能直接扑灭呢?它的难处又在哪里?
自燃煤层之所以难扑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常规方法无法实施。喷水降温、隔氧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煤层而言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煤层中的部分物质燃烧压根不需氧气,而且燃烧旺盛、温度极高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与水发生“水煤气”反应,结果水反而起到助燃的作用。现在的贺兰山煤矿早已千疮百孔,喷出的水直达煤层深处,大量水侵蚀下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部分专家提出向自然区敷设惰性物,以达到隔绝任何气体的目的实现灭火。问题是贺兰山环境错综复杂、高低起伏不定,这种方案实施难度极大,所以并未有深入研究。
年编制的汝箕沟矿区火区治理送审方案中提出“注浆灌浆”,而像羊齿火区、中槽火区等区域存在煤层倾角过大、漏风供氧充足、存在大面积明火的情况,再采用注浆灌浆的方法并不理想。出于各种原因这一方案并没有审核通过,而专家组给出的理由是方案存在不足之处。
贺兰山煤层自燃已有多年的历史,如果真能一扑就灭也不会有这么长的“寿命”了。那么如何灭,什么时间灭考验着我国专家、学者、民众的智慧。
原创:老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