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你吃粽子了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打开尘封的历史,翻开厚重的卷宗,从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里,找到了端午节藏于习俗下的深刻内涵。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探索头顶的苍穹,解读宇宙的奥秘,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天象文化。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用脑海里的宇宙,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和绚丽的节日,这些节日既是他们探秘的成果,也是他们信仰的见证,于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源据考证得知,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至今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在闻一多《端午考》中,详细记载了端午节的来源及依据。起初,端午节是古时候吴越等地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后来,又流传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等不同起源版本。龙是古人的图腾信仰纪念古人的说法因不同地域而有所不同,而在诗人屈原的诗作《楚辞·涉江》中就有端午节竞渡习俗的描述,所以,也验证了龙舟赛等端午习俗和屈原本人无关。所以,探索端午节的真正来源就成了解密古人远古图腾和信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自然文化内容息息相关。端午节重要习俗之划龙舟龙是古代吴越部落(今江浙一带)的原始信仰,当地百姓素来就以龙作为部族图腾、保护神,自称为龙的子孙,在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在端午节期间,很多远古的祭祀礼仪已经无法考证,但吃粽子和划龙舟一直被沿袭了下来,直到今天都是很多地方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端午节和屈原屈原写下《怀沙》后投江自尽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同时,楚怀王在听取小人谗言后革除了屈原的职位,将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沅、湘一带。汨罗江公元前年,秦军大举进攻楚国,攻破了楚国都城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这天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听闻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然而屈原已沉入水底,一切都是徒劳。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究其源头,虽然很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影响着人们,所以人们也更愿意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慢慢的,在普罗大众心中,端午节也就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之一,现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以及屈原故乡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主要有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项内容。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肃穆,以祈求福佑、风调雨顺,现在的龙舟赛则充满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划龙舟并重。每当端午节来临时,“甜咸党”都要进行没有结果的争辩,彼此既不能说服对方,又不想被对方说服。殊不知,在南北朝时期,古人就开发出了掺以肉、板栗、红枣、赤豆等不同内馅的粽子。现在,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不仅在我国大地上流传了千百年,而且已经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影响深远。挂艾草与菖蒲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药草药性最强,因此往往会在这个时节上山采药。艾草是药用植物,古人会在五月采摘艾草挂在门口,用艾草特殊的香味祛病、防蚊、辟邪。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键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人们也会采集菖蒲挂在门口。栓五色丝线端午节栓五色丝线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后演变出了不同形式,长命缕、长命锁、佩香包等都是既能延续传统风俗,又可以作为配饰的新搭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多由这几种颜色组成。很多地方现在仍有在端午节栓五彩丝线的习俗,节日这天,大人会在孩子的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有时也会系在颈上)。放纸鸢纸鸢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做成的风筝,在南方,端午节时儿童会出门放纸鸢,迎接气候回暖的季节。沐兰汤也就是煮药草水沐浴沐兰汤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采集药草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广东、湖南、广西等地都有用草药水沐浴的习俗,象征了人们祛病驱邪,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午时水一般用来煮饭、烧水、煮汤。打午时水午时水是在端午日午时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古人认为端午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打“午时水”的说法,打上来的水一般会用来煮饭、烧水、煮汤。有谚语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铸阳燧阳燧,通俗地说就是铜镜。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广为流传,无论是刚出生的小孩还是新建造的房屋,都会挂上镜子以驱邪避灾。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集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是最佳的熔金铸镜时间,铸铜镜是最好不过的,所以就有了端午铸铜镜的习俗。浸龙舟水每年端午前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交汇,会形成大范围的强降水。端午强降水来临时,江河水位会迅速上升,为划龙舟提供有利条件,所以人们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称呼其为龙舟水。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水寓意吉祥,人们认为龙舟水及龙舟划过的水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然而北方却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所以并不喜欢端午节时降雨,这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端午节习俗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论。雄黄酒象征着吉祥、美好等祝愿。饮雄黄酒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饮用由菖蒲、雄黄、朱砂等泡制的雄黄酒,还会用菖蒲、艾蓬等物蘸酒后洒向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处。除此之外,还会用酒涂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肚脐等部位,用以祛毒虫,祈求孩子平安健康。画颜画颜和饮雄黄酒同出一脉,是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画“王”字的一种习俗,主要是为了借助雄黄祛毒,再者是借猛虎以镇邪。人们把五毒绣在衣服上避五毒避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的时间,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所以会通过在屋里贴五毒图,用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上的方法来避五毒,还会在衣物上锈五毒,在饼上画上五毒图案用以驱除五毒。躲端午是传统习俗躲端午躲端午是地方民俗,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古时北方风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所以有接女儿归家躲端午的习俗。佩豆娘豆娘是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地区。此外,各地还有跳钟馗、斗草、打马球、九狮拜象等端午习俗,展现了不同地方人们传承古今的传统风俗。源于中国却不止于中国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却早已在漫长历史变迁中漂洋过海,传到了海外。在日本,端午节在平成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在端午节期间,日本有吃粽子,挂菖蒲草等习俗;韩国是另一个过端午节的东亚国家,在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有“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多年了”的表述,韩国的端午节习俗不划龙舟、不吃粽子,但会用菖蒲水洗头;琉球群岛在端午节期间有划龙舟的习俗;新加坡在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多由当地华人举行;越南的端午节在越历五月初五举行,有吃粽子的习俗;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深受端午文化影响,端午赛龙舟经过发展后已成为当地历史悠久、规模盛大、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端午赛龙舟已经成为海内外流行的体育活端午节到底能不能祝别人节日快乐?端午节的来源是远古先民对于图腾的信仰象征,后来才被赋予了祭祀先祖、古人的意义,许多古诗都描绘了端午节喜庆的节日氛围,所以祝福端午节快乐是其本真意义。至于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端午节安康,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可以使用。值此端午来临之际,小编祝大家节日快乐!说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原作者请与小编联系支付稿酬,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4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