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在今天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朋友圈互相传递着彼此的祝福。

为什么是端午节安康,而不是端午节快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除了物质载体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四大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到底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民族文化?

1

在传统节日里,端午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

端午的“端”是开始,“午”同“五”谐音。在古代,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五月五日一直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宋徽宗赵佶曾因五月初五生而从小寄养在宫外。

端午前后,雨水丰盈,气温攀升,最利各类毒虫爆发。

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为了避疫消灾,古人在此日竞采杂药以治百病,插菖蒲、艾叶以驱鬼,沐兰汤去邪气,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感恩上苍,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可见端午节就是中国的防疫日,端午节也是唯一以民俗方式弘扬传统中医药的节日。

因此端午文化就是防病避疫、驱邪禳灾、追求家人平安健康的文化,体现生命至上的人文情怀。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端午起源比屈原更早。

端午是一个祭祀节日,祭祀的人物主要有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先贤遗风在,千古知音存。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从此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因屈原而变得厚重庄严,屈原也赋予端午节新的文化内涵,那就是家国情怀!

从此,端午节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的端午节,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弘扬传统文化尤为珍贵。

端午节安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