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从夏朝大禹治水时期中国就有了喝酒的习惯。传说大禹因为治水操劳过度,导致身体虚弱口味不佳,禹的女人十分心疼,为了让大禹打开口味促进食欲,便令服侍大禹膳食的仪狄来想想办法。大禹治水一天,仪狄出外采摘水果,意外发现一只猴子在吃一潭发酵的桃液,猴子喝了之后,怡然自得,神情兴奋,脸上露出十分满足的样子,这引起了仪狄的好奇心,她忍不住也尝了尝,感觉味道很好,接着又喝了不少,过了一会儿感觉全身热乎乎的,整个人筋骨都活络了起来,原来这是桃子所流出来的汁液,经过天然酵母菌发酵已经成了酒醪,于是她带回了一些回去给大禹饮用,想不到大禹喝了以后胃口大开,整个人都精神了,于是命令仪狄制作这种液体,此后仪狄潜心研究酿酒,用中草药和粮食制出了酒曲,开始了中国酿酒的历史。酒祖yidi酒在最早的时候因为粮食的短缺,只有王侯贵族才能享用,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粮食的富余,酒才慢慢在平常老百姓家流行,每逢庆典喜事重大节日,中国人都喜欢摆上筵席宴请宾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喝酒习俗,按各种场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婚嫁生子喝酒习俗1.“会亲酒”,也叫“订婚酒”。订婚仪式时,要摆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订婚2.“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是男女嫁娶当日必须要喝的酒。新郎新娘各持酒杯交叉手臂对饮,夫妻喝下交杯酒,表示从此合为一体,彼此恩爱,同甘共苦。交杯酒源于先秦,当时的习俗是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谓之饮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jǐn)”。交杯酒3.“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过夜,不在娘家留宿。回门4.“满月酒”,就是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而设立的酒宴。中国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有的地方是婴儿出生日办“百日酒”,祝福的意思都是一样。myue5、“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喝酒祝福。农村酒宴二、重大节日的喝酒习俗:1、除夕春节喝“屠苏酒”、“椒柏酒”,这是古人喝的两种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屠苏酒可以算是一种药酒,相传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有益气温阳的功效。现在我们过年想喝什么酒就喝什么酒,根据个人喜好没有限制。酒2、端午节喝“雄黄酒”“菖蒲酒”,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延年益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3、重阳节喝“菊花酒”: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古时每人各做一个装茱萸的绰袋系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传说可以消灾避难。菊花酒三、其他庆典喝酒习俗:“寿酒”,也叫“生日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60、70、80岁等整十岁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和孙子,孙女后代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zhushoujiu“上梁酒”和“进屋酒”,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盖房子一件大事,在中国农村,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现在很多人买的商品房,上梁酒就省去了,只在乔迁新居时举办进屋酒,进屋酒有的地方也叫“园屋酒”“过火酒”。“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商家开店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生意开张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每年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也要办分红酒。酒宴“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工作调换地方,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壮行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预祝成功归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29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