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向来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说法,端午节亦如是。每到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系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悬钟馗像、佩香囊等各式习俗,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娱生活,也传承了古俗文化。
端午饮雄黄酒的来源和传说
尤其是饮雄黄酒这一习俗,更是曾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至于为何端午要饮雄黄酒,还要从端午节的起源说起。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祭祀投江而死的屈原,传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蛟龙水兽吃掉屈原的遗体,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
同时,还有一位老大夫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让蛟龙水兽晕过去,从而保护屈原。此后,为了纪念屈原,这一风俗便流传了下来,变成了饮雄黄酒。更有意思的是,盛行饮雄黄酒这一端午习俗的长江流域还是许多名酒佳酿的孕育宝地,比如坐拥“活态双国宝”的国窖。
“活态双国宝”,像端午一样的文化传承
所谓“活态双国宝”,一个是指始建于公元年的国宝窖池群,其于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物质遗产还连续三次入围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另一个是指历经年传承的传统泸州老窖酒酿造技艺,该技艺于年5月,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泸州老窖的文化遗产“双国宝”。百年老窖加上独特的传统非遗技艺,酿造出了风格典型的国窖,其不仅酒质无色透明,风味还窖香幽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深得国人喜爱。
承载美好期盼与祝福,端午与国窖共传承
实际上,无论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还是传承至今的国窖,都体现出了我国先民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共存中的独特相处之道,而这类带有美好寓意或某种良好意图的事物,也顺理成章的随着历史一起延续至今。
只是对比古人,现代人对古俗文化又有着新的理解与期盼,人们更多的开始通过端午习俗来表达对生命与健康的期盼,以及寄托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但我们也要警醒,在各式物质文化遗产日渐凋零的时代,亟需有人为传统文化技艺传灯,执掌祖辈薪火传承。
国窖以一杯浓香跨越时间、空间,以年“活窖池”和年“活技艺”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历史的大桥,一边守护着“活态双国宝”文化遗产,一边传承发扬着中国白酒文化精髓,让中国白酒香飘经年。
见微知著,无论是国窖,还是端午节,都是传承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时至今日,国窖已不仅仅是一瓶白酒,也是酒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更是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一种精神符号;端午节也历经沧桑岁月,为我们带来古俗的美好寓意和有趣的民俗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丰富。
时值端午,国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