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会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等传统习俗,而在民间,端午节还有戴五彩绳、龙舟竞渡等民俗活动。不过,今年端午不一般,老话说“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有道理吗?
端午节在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除了春节、清明、中秋之外,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村民间,因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人们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端阳节、天中节等。
不过,由于南北方地域广阔,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风俗习惯有着些许的差异。比如说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吃粽子、斛包、挂五彩绳、割艾草等。而在南方地区,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吃粽子外,还会举行隆重的赛龙舟活动。
老话说,今年端午不一般,有何不一般?今年是农历的癸卯兔年,农历闰二月。今年农历的端午节,由于前期农历闰二月的缘故,导致今年的端午节要比之前年份的端午节在时间上相差了大约20天左右。所以,今年的端午节也是近些年来最晚的一次。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随后便进入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而今年夏至节气出现的时间是在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四,正好是农历端午节之前。
农村民谚道:“夏至临端午,麦子空仓廪”,意思是说,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节气出现在临近端午之时,北方的冬小麦会出现减产的情况,导致农户家里盛放粮食的器具就会显得空荡荡的。于是,在农村,人们也将这样的年份称之为灾年。
农村民谚道:“夏至临端午,河湖变干涸”,意思是说,若是夏至节气临近端午节,天气会随着气温的升高,干旱情况会相对的比较突出。在人们的印象中,端午节前后,正是雨水充沛的时候,若是遇到干旱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必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减产,对于农民来说诸如粮食减产这样的事情,无疑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身膺民社寄,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农耕文明时代到现代农业时代,自然天气条件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依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这句农村老话“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在今天看来,早已过时。不过,要想实现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日常还是要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