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和《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并列,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其他三本往往注重于对于当时社会弊病的揭露,而《孽海花》的角度不同,它更倾向于对社会的悲悯,尤其是对于社会进步力量的同情。
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新兴力量还不足以成为社会的顶梁,这是《孽海花》的主题内涵,体现的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对于社会的思考和绝望。
《孽海花》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混乱社会的荒唐
《孽海花》其实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原计划有60回之多,但实际上只写了35回。
原作者是一个叫做金天翮的诗人,用“爱自由者”的笔名创作了前六回,然后将其寄给了开办“小说林”书社的曾朴,后来的内容是曾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补写的,其价值也主要是在这一块内容上。
《孽海花》的故事不完全是虚构的,有些人物在现实中是原型存在的。
比如主人公金雯青原型为当时的状元洪钧;傅彩云即为赵彩云,也就是赛金花,传闻她与当时西方列强有些瓜葛;而书中的“威毅伯”的原型就是李鸿章。
从这些人物和事件就能知道,作者写这样一本书其实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
如果说人物影射方面在当时具有敏感性,那么内容上更是如此。
透过整个故事,抽象出来,这部作品其实在讲两件事:
第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旧文人百无一用;第二,改革或者革命已经势在必行,但过程异常惨烈艰辛。从第一点上来说,金雯青作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状元,按照道理来讲应该是国之栋梁,在内忧外困的时代里,更是应该挺身而出,挽狂澜,扶大厦。
但实际上,其迂腐不堪,只有人品还算可以,其能力可谓糟糕至极,会读书,但不会做事,这是那个时代里文人的通病。
所以在这本书当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文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在性格上有着文人的自尊,在学识上有着读书人的造诣,但是在实践里却是“百无一用”。
这种“百无一用”的现象不是说任何时代中都是如此,只不过是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新环境而已。如果换一个时期,这些人都可以是不错的人才,但在此时不行。
于是就体现出了旧文人的“迂腐”状态。
而对于第二点来说,无论是想要在器物上改革的洋务派,还是那些希图改制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他们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进步的力量,这是需要承认的,起码要比之前死水一般的社会要有生气。
但是,无论是官方力量还是进步人士,他们前进的道路都异常曲折。官府操办的实业成为了敛财的工具,民间士人的呼声变成了空洞的口号,这之间还有着大量的像金雯青那样的“饱学之士”在左右摇摆。
在之前代表着社会进步的科举读书人在此时反倒更不能挣开枷锁,那么更别说其他没有机会接触到新思想、新事物的人们了。
这样的社会一直在负重,但前行的距离是极为有限的。
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混乱状态,也是作者对于当时情状的无奈,一个荒唐的社会里,出现了如此荒唐的事情,无论是守旧势力还是进去势力,他们各自之间的力量都四分五裂,这个社会乱到了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叫这样的小说为“谴责小说”呢?就是因为它对社会批判的同时,还蕴藏着向上的精神,它希望这个社会能变得更好,即使是在绝望之中。
而当时大部分小说只停留在对于社会黑暗的揭示上,流于“叫嚣”、“谩骂”,这是“黑幕小说”。
与之对比,就更能发现《孽海花》等“谴责小说”的价值所在。
作者曾朴:一个了不起的人,敢于直面现实的爱国者
中国人不会忘记一个词语,叫做“东亚病夫”,这是侵略者们对于当时中国人的蔑称。
但是,“东亚病夫”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他是曾朴的笔名。
如果这个词是侵略者对当时中国人的称呼,那么自然是一种侮辱;但如果是一个中国人的自称,那么就是一种自警。
这很好理解,别人说出你的弱点,那叫做指责;自我剖析自我的弱点,那叫做自省。
曾经有读者指出过这一称呼实在难听,伤了国人的自尊,希望曾朴能弃用这一笔名。但是曾朴回答:
那么你要我歌颂现代的健康吗?我摸着良心,觉得现在还是在赶速求医吃大黄芒硝的时候,写不上痊安二个吉利字。
身处一个病态社会里自称“病夫”,其原意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的一种警醒,从中也可以看出曾朴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感。只不过这一个词语在后来的时间里,语意发生了变化罢了。
其实从曾朴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孽海花》的创作有着他生活中的影子。
虽然他不像五四时代里那些出国留学的学者一样,在国外接触了很多新的思想和风潮,曾朴一生未曾出国门,只是凭借着自身精通法语的优势,对于异国的风土人情有着涉猎,从中获得了启迪。
曾朴的经历可以说是经过了中国社会的自救历程:
他响应过洋务运动时期的号召,走过实业救国的道路,他也参与过谭嗣同、杨深秀等人的改良运动,同样,他也有过力挺社会革命人士的壮举,比如当时轰动一时的“驱张运动”,让杀害过革命烈士的张曾敫最终没能在江苏上任,为此还遭遇过清政府的密捕。
从此也可以看出,曾朴的一生和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进行过救国行为的团体都有密切来往,那么他在小说《孽海花》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可以想见了。
《汉广》一诗到底是游女出嫁还是樵夫求妇?其实和爱情关系不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