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变质的话再昂贵的中药也不能服用,不然就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要根据中药材形态和种类不同,选择保存方式,那么你知道影响中药变质的原因有哪些吗?1.空气空气: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氧气最易与中药材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通常所见到的刮丹皮、大黄、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此外,薄荷的变色、气味散失,活磁石的失掉磁性等,也都是因氧气作用的结果。某些中药材接触的氧气越多,发生的氧化作用越大,上述这些变化也越快。所以,长期露天存放,又未加遮盖时,其变化也更快。

2.温度

中药材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质量发生变化。当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多的就会因受热而使油质分离,引起泛油;含挥发油多的,受热后其易挥发物质的活动即会加强,从而使芳香气味散失;外表比较油润的,因受热和空气的影响即会引起干枯;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材,受热后又易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温度在0℃以下时,某些鲜药体内所含的水分即会结冰,而使药材冻坏;一些液体成药,则会变稠凝固。温度在-10℃以下时,某些液剂成药的溶解度即会降低并产生沉淀。温度在20~35℃时,由于有利于害虫、霉菌等滋生繁殖,某些中药材就容易生虫、发霉以至变质。某些中药材吸潮后,水汽在表面凝结,或由于其中的淀粉、胶质等吸潮膨胀,也会发热;微生物的生活繁殖、某些害虫的蛀蚀活动以及它们变态时虫体脂肪的氧化、分解等,也都能使中药材发热。当某些中药材本身的热不能散发时,温度就会增高,严重时会使药物的颜色发黑变糊,质地枯松而变质。有时当热气从包装物内冲出时很像着火冒烟,所以习惯上称为“冲烧”。特别是红花、艾叶、甘松等体质菲薄的药材,如遇潮湿及堆码过紧、过厚,更易引起冲烧变质。

3.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一般的药物含水量应该在10%-20%左右,如果空气当中的水分多、湿度高,药物中会吸收大量的水分而导致药物受潮,容易发生变质霉烂。如包装不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存放不当,受地面或接触物的潮湿影响,都会使含水量增加。怕潮易霉的中药材,受潮后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吸潮能力强的,如芒硝、人参糖等,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易潮解融化;有些已经干透的药材,在梅雨季节,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也容易出现风霉。有些蜜丸或水丸,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也往往会失润而发硬。因此,要使中药材在储存保管中保持一定质量,必须按照它们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湿度条件。如湿度不当时,应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根据以上所述,温度、水分、空气、湿度等,虽能使中药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有利于储存保管,因此我们就要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防止其不利方面,进而掌握各种变化规律,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把中药材储存好,养护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