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http://www.t52mall.com/m/
近些年来,每逢端午日,网上总会流传一则消息,说端午只能互道“安康”,不能说“快乐”,理由是:古代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端午是纪念、缅怀屈原的,所以不能说快乐。这则消息的流传范围极广,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只说“端午安康”,不再祝人“端午快乐”了。我们真的不能在端午节互祝“快乐”吗?其实,这完全是个谣言,端午的起源并不是纪念屈原。而我国古人将端午视为佳节,他们在这一天是很欢乐的。一、端午节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对于端午节真正的起源,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影响较大的说法有:端午“龙节”说、端午“恶日”说、端午“夏至日”说等等。比如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是古代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他在《端午考》中说:一方面端午节日的活动项目中,有那样多与龙有关,一方面这风俗流行的历史最久,保存的色彩最浓厚的区域,因之也可以判定为这节日的发祥地的吴越,正是古代一个龙图腾团族的分布区,然而,我们不但可以确定前面提出的假设,说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说它就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很多地方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似乎确与龙有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者张心勤撰文《端午节非因屈原考》经过考证认为,端午节是古代的恶日:五月五日,古俗忌为“恶日”;作为民间节日,早在屈原之前就存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五日,所以他爸爸田婴下令把他杀死,幸好他的母亲偷偷把他抚养成人: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日:“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可见古人对于五月五日有多么深恶痛绝!确实,端午节开始,气温升高,瘟疫、毒虫开始出现,难怪被古人视为恶日。而现在端午节饮雄黄酒、插艾叶、驱五毒等习俗,似乎就与古代“恶日”有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源于夏至,这种看上去也很有道理。因为各种古书记载的端午、夏至习俗多有重合,例如《荆楚岁时记》说夏至吃粽子,《玉烛宝典》说夏至竞渡。《后汉书·礼仪志》直接说汉朝以五月五日为夏至: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夏至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的那一天,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最高的一天。而有些地方吧端午叫做天中节。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端午为天中节……或硃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不过不论哪种说法,都与屈原无关,因为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文献将端午与屈原联系起来。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一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一般认为,端午节俗是由多地、多时的民间节俗统合而来,这些种类丰富的地方习俗最终汇聚而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端午节。那么,端午节为什么同屈原联系起来了呢?因为端午节前后,江南降水增多,开始进入汛期。比如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所以在端午节,我们的祖先会祭祀水神,祈愿江河平静,不要发洪水。而历史上那些与水有关的名人,被古人尊为水神,成为端午纪念的对象。因此不同地区的端午节有不同的纪念对象,有些地方纪念伍子胥,有些地方则是纪念曹娥。而不论屈原、伍子胥和曹娥都与水有关:屈原、曹娥都是投水而死,而伍子胥则是被杀死后沉入江中。二、端午节到底能不能互祝快乐?虽然端午节并非起源于纪念屈原,但是古人将端午视为“恶日”,似乎在这一天与欢乐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在端午节到底能不能互祝快乐呢?其实,将端午视为“恶日”,那是很久远以前的事情了,至少从唐代开始,我们的古人就将端午节看作是佳节了。既然是佳节,当然是欢乐的日子了。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的序中说: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宋代,每逢端午,诸文臣会进献新作诗句,以供宫人贴于帝后寝殿及诸夫人阁分门帐之上,称为端午帖子。许多端午帖子中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或者将端午称为“令节”、“佳节”,完全没有厌恶的意思。下面摘录几首作为证明:周必大为皇帝写的一首端午帖子:令节传千古,休祥属圣时。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周必大为太上皇写的一首端午帖子: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真德秀为皇帝写的一首端午贴子:当宁求贤轸虑长,每因佳节忆沉湘。不须五色纫成线,自有忠言补舜裳。真德秀为皇太子写的一首端午贴子:彩索金为缕,香粳玉作团。从今逢午节,岁岁奉亲欢。晏殊为内廷写的一首端午词: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汪应辰为皇帝写的两首端午帖子:其一:圣德临尊极,民心戴至仁。喜逢重午节,共祝万年春。其二:雨晹皆应节,和气满平畴。欲识天颜喜,农家麦有秋。汪应辰为皇帝写的一首端午帖子:永日虽祥郁,风生殿阁凉。圣心非独乐,均施遍多方。当然宋代没有“快乐”这个词,如果有的话,我相信这些大臣也会对皇帝说:“端午节快乐!”把恶日变成了佳节,体现了我们祖先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正如《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在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我们作为现代人,凭什么不能在端午佳节互祝快乐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