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近两年曾在书店逛过,你一定在畅销书区遇到过五颜六色的“半小时漫画”系列摞成小山。《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番外篇)——节日篇》算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讲的是节日的由来,也就是节日的历史。如果你偶然翻过那么几页,你就会知道书如其名,看完一本不需要太多时间。当然,也没“半小时”那么夸张,但是一下午时间是足足够用了,如果你想一口气读完的话。之前也读过《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前两本,以及半本《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现在回想起来,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可能跟我本人有关系,一旦涉及到历史,脑子立刻就默认调整成“只读”模式,无法“写入”,看过的东西很快就忘记。好在这次写得及时。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读书之前都要先对要读的书在潜意识里进行一番设想,或许是见书而产生某种期待,又或许反过来,是一个筛选出与期待相符的书的过程。这次的意外是:一个节日原来可能不是一个节日。既然是“漫画中国史”,当然书中讲的便是几个重点节日的起源及发展。世上本没有节日,起哄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节日。劳作、祭祀、宗教等缘由一起头,加上点古时候人们的浪漫,就成了一个节日。然后就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然后有些再提取公因式,结合优胜劣汰的原则,几个重要的日子最终只成为如今的一个节日。所以,现在能过个节也是个挺不容易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千百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人两非,节日也不再是原来的节日了。如今的插柳,除了诗词鉴赏很难听说了;喝雄黄酒的,也只剩下每年电视上的许仙和白素贞了;登高是一种奢侈,城市中的山是没多少,坐着电梯,高楼大厦倒是也不矮,插茱萸、喝菊花酒这么高级的活动更没参加过了。所以说,这是古时候人们的浪漫,就像书中提到的《大明宫词》,面具摘下,一个眼神就是一生。所谓“节日”,就是古代人的仪式感。再看看如今,但凡是个节日,仪式感就只剩下了吃饺子、吃饺子、吃饺子。甭管是什么节日,吃个饺子准没错,不行就吃了元宵再吃饺子,吃了月饼再吃饺子。慢慢也没什么“仪式”,也没什么“感”了。于是,人们转向日常生活里去寻找仪式感,强行在平淡的生活中加点油彩,刻意的精彩,怎么想,也不如日落而息、秋收冬藏这种自然的日子让人放松,让人真正在谈笑间放肆内心的愉悦。岁月本多姿,是我们把它过成了同一个样子。云无心,尚且善演虹霓,愿我们都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真心,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