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民勤,是闻名的百工之乡。民勤皮活制作技艺是民勤流传最久远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早在多年前,皮活制作技艺就在民间兴起。秦汉时,皮活制作技艺已在民间开始应用,唐宋时期广泛使用,明清及以后最为兴盛。皮活制作技艺,分布于民勤全县,流传于河西走廊地区。清中期及以后,伴随民勤的大批移民,传播到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三面环沙,冬寒夏热,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农牧并举的生产模式,民族融合的生产生活习惯,使民勤皮活制作技艺独具地方特色。
民勤皮匠分为两类,一类是白皮匠,专门加工皮衣、皮袄、皮帽、皮褥等衣物,所用皮料有狐皮、狼皮、兔皮等,最普遍使用的是羊皮。另一类是“臭皮匠”,又叫大皮匠,专门利用骆驼、牛、马等大牲畜皮料进行生产生活器具的制作。
民勤皮活制品种类非常丰富,有生活用品、生产用具、娱乐器材等。制作的器具主要有大刮刀、半圆小裁刀、锥子、钩针、黄羊角、绳车、绞板、转刀、线扣、扣绳等30多种。材料主要有各种动物皮料、铁锅、芒硝、石灰、畜物油、水等。
民勤皮活分类具体,制作工具繁多,制作技艺繁杂,季节分工明确,技艺诀窍科学,技艺南北交融。
民勤皮活制作技艺过程主要是:选料,即原皮挑选,选择秋冬季宰杀的畜皮;熟皮,把选好的毛皮投入用芒硝和黄米粉制成的溶剂里浸泡若干天,每天翻动数次,直到毛皮腐熟;铲皮,用铲刀铲去毛皮上残留的油脂和肉,让皮板清洁;制革,把刮肉、脱脂后的毛皮进行晾晒、去毛、浸灰、脱灰、浸酸、铬鞣、回潮等一系列理化和机械处理。制作皮衣还要进行染色、刷浆等处理,下料,把处理好的皮革用特制的刀具裁成制作皮活需要的形态;制作,把裁好的皮料制作成衣物或者农具等,如皮大衣、皮卡衣、皮手套、皮夹克,骆驼用的皮蹬、皮绳,马、驴、骡用的辔头、拥子、套绳、鞍子、皮鞭、弓弦、牛皮鼓等。皮活制作技艺繁杂,从选材到制革至成品,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月半载。制作技艺诀窍主要有:皮料挑选、处理技巧,皮活制作的季节分工,不同的皮活制作技艺过程,不同皮活的保养技巧。
西湖马家是民勤知名的皮活世家,马家皮坊远近闻名,马继光是马家第五代皮匠,人称“马皮”。苏武乡川心村刘应森世代家传皮衣制作,以皮衣制作知名。著名作家高星的《中国乡土手工艺》和《河西走廊先行而后思》中都收录了民勤皮活技艺。年,中央电视台对马继光进行了专题采访,在《留住手艺》栏目中播出。年10月,民勤皮活制作技艺被确定为甘肃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扫码观看视频??来源:武威市文化馆、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赵甜编辑:秦瑞红(见习)推荐阅读
速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提醒|e览武威党史百年天天读·5月29日
电子社保卡“长辈版”上线啦!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