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中国人好酒,高兴了喝酒助兴,郁闷了喝两杯解忧。悠悠中国史,半部诗酒茶。好多人常说自己能喝善饮,但其中自有不同的境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有能举杯的说法,这就不得不说喝酒的境界与背后的酒文化。“酒”的诞生和许多古老传承的美食一样,酒的发明也源于一次无心插柳。相传杜康因为没能及时清理忘在树洞里的剩饭,久而久之经过发酵后竟有独特的香气散发出来,他大胆地品尝发酵过后的汁液,自觉其味甚佳欲罢不能。受到这次意外的启发,杜康开始研究制酒,并发明了中国最早的酒,秫酒。杜康之后也被奉为酒神,在之后的文献和诗篇中,也常以杜康代指酒或饮者。杜康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位因喝酒而走红的初代“流量男神”。“酒”的流行任何食物的流行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物美价廉。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人饮食中,液体部分的重要补充,酒因其原料的大众化,不能说好不珍稀,但对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来说,也各有各的市场,总归是普罗大众能消费得起的美味。所以酒从发明至今,一直在日常饮食中流行着。经久不衰的热衷于酒,也自然与饮酒的人与场所关系密切。不同的人饮不同的酒寻常百姓喝酒,喝得是生活滋味,三两小菜一壶老酒,吃得是烟火人间;白衣书生饮酒,喝得是书生意气,无菜无食只此一杯,呷一口壮志未酬;文人雅士饮酒,品的是晓月清风,雅乐清音伴酒助兴,饮尽后挥洒自如;官员小吏饮酒,喝得是人情交际,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谋得是仕途功名;朝臣重器饮酒,讲究适可而止,他们喝得不是酒,是礼是节分寸有度;武将侠士饮酒,喝得是豪情壮志,歃血饮志剑指楼兰,酒川胸胆豪气干云;帝王天子饮酒,需敬天地苍生,执此胸怀而饮,方能无为而治;李白月下独酌,喝得却不是寂寞,是谪仙人的傲骨,是与月相邀的超脱;武松三碗不过岗,干掉的是孤勇壮硕,是只身犯险的勇武,是打虎上山的威猛。文人有文人的饮法,武士有武士的喝法,醉有各自的醉态,醒也有各自的清醒。不同的场合饮不同的酒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似乎总能和酒扯上关系。新生儿出生满月,要喝满月酒,以求新的生命平安顺遂,又以一场抓周的仪式,正式开启命运的选择;举子状元及第,要开一坛状元红,恭贺功名利禄;婚嫁之事小登科,要喝喜酒女儿红,浩荡家族齐聚恭贺新婚之喜;乔迁之喜要喝暖房酒,功成名就要喝庆功酒,不打不相识要喝和头酒,送葬吊丧要喝解秽酒。不同的时令节日,也要喝不同主题的酒。除夕要喝屠苏酒,斩妖除魔解污秽;元宵共饮团圆酒,和和美美庆团圆;二月二要饮宜春酒,祭奠土神祈丰收;清明要摆祭祀酒,缅怀先人踏春郊;端午要饮雄黄酒,辟邪除恶保健康;中秋要饮桂花酒,人月两圆盼丰收;重阳当饮菊花酒,登高望远敬亲族。与人品酒与人饮酒能看出人的酒品,虽是吃饭品酒,但是看的是人心百态。与人喝酒一方面能通过酒量看出人的自控力,另一方面能通过人醉后的形态,展示人的修养。清醒时人都有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力的酒,有人贪杯误事原形毕露,有人自持有度量力而行;醉酒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醉态,有的人酩酊大醉后倒头大睡,有的人醉后无状借酒闹事,一场共饮能够识人知品。饮酒品人酒文化其实即人的文化,有人独饮也能自得其乐,有人推杯换盏官运亨通,有人借酒浇愁,有人豪饮抒志,有人醉后挥毫落纸成诗成书,有人酒后成歌弹琴奏乐……酒局是识人认事的重要场合,酒是连接人际关系的重要社交工具。酒虽是寻常饮品,却独具文化和魅力,引得千百年来深受大众喜爱。喝的虽然是酒,流经凡夫俗子的躯体,品味出的却是百态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