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6.html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又是一年端午时,首先小编要在这里祝大家端午安康,万事安泰。

热搜上,端午节各地粽子花式上分,甜咸口味的粽子大战依旧打得不可开交。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佩香囊、系彩绳等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被人民日报以水墨风的安康签形式展现在网友面前。

其实在我国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上述的这些家喻户晓的习俗之外,也有一些流传在个别地域的习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十个鲜为人知的端午节地方习俗,看看你熟悉几个!

1、破火眼

南京地区的端午有“破火眼”的习俗。端午这天,各家需要准备一盆清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雄黄酒,最后放进两枚鹅眼钱(六朝时的小铜钱),或者用野花束洗眼。

全家大小都要用这盆水来洗眼,洗完后需要将盆水泼到家门外,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2、斗百草

端午这天,古人往往会出门踏青,采集大量的花草、草药,所以就有了斗百草的习俗。

斗百草分为文斗、武斗两种方式。文斗就是比拼参与者掌握的植物知识,谁认出更多草药谁就获胜。而武斗至今在一些地区依然有残留:两人分别拿住手中植物的茎,用力地拉扯,断者即为输。

3、吃米虫

端午节这天全国各地都在食用粽子才算是过了端午,可是在浙江台州的某些地方,只有吃了米虫才算是真正过了节。

这种叫“斗米虫”的虫子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奇效。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记载:食用该虫后身体强壮,可治麻毒内陷、痱疹、无名肿毒。

4、蜘蛛煨蛋

同样是在浙江,台州人要吃米虫过节,而桐乡人则需要吃上一道叫作蜘蛛煨蛋的菜。

丰子恺的《端阳忆旧》中写道:“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黄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

老一辈的人认为,吃了蜘蛛煨蛋能够起到驱毒作用,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吃上蜘蛛煨蛋可以百毒不侵。

5、抢鸭子

抢鸭子是闽南等地区的一项端午节的活动,在上个世纪7、80年代人们眼中,一只肥美的鸭子可以说是一件相当诱人的奖品。

掠鸭比赛是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放置一个去皮的3—4米的杉木,杉木上一层油料使它润滑,尾端挂上一个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子。

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赤足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协助下,抓住活鸭。

6、女儿节

端午节有很多别称,比如“女儿节”,这里的“女儿节”指的就是父母的“女儿”。 

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要给家里的女孩子用心装扮一下,会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大家来到天坛,中午后方离开,这是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

即便家中女儿已经嫁人,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所以,端午节也称“女儿节”。

7、洗药浴

在我国某些地区,端午节这天有采草药、煮百草药汤、泡药澡的传统习俗。

泡药澡的草药有血藤、接骨茶等十余种,全部清洗干净后,全放入大锅中,加水用大火熬煮,待水烧开之后,草药水呈黄褐色,有着淡淡的药香,用来泡澡,可以祛病健体、达到清热解毒、除燥祛湿的效果。

8、打午时水在现在的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有打午时水的习俗,端午节这天正午时候的井水,也被称之为“正阳水”,或者是“龙目水”。

民间的说法是这个时候的井水驱邪效果最佳,它不光可以用来直接饮用,煮饭、煮粥、泡茶等都可以,而且还可以用它擦洗身体。

9、画额头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孩子额头的习俗,可以驱避毒虫。

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寄予着人们驱除邪魅的愿望。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

10、煮茶蛋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的习俗。蛋可以是鸡蛋、鸭蛋、鹅蛋等。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END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冷门习俗,关于这些习俗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来评论区和大家进行分享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