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明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浴兰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浴香兰、喝雄黄酒,并祈愿祛病防疫,免遭五毒的侵害。端午节的起源1.纪念屈原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恐怕就是“纪念屈原说”了。相信无论是小学初中的老师,还是父母亲戚,都曾告诉我们这么一个故事:楚王听信小人的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湖湘之地。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在五月五日这天,他抱着一颗大石头,投江而死。由于屈原深受百姓的爱戴,附近的人们听说后,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还将米撒入江中,献给屈原。为了不让水中的蛟龙抢食,人们用箬叶将米包裹,后来逐渐演变为了粽子。人们划的小船也演变为了龙舟。根据记载,最早认为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江的是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当时距离屈原投江已过了七百多年。而且端午的许多习俗,譬如挂艾叶、喝雄黄酒,都与屈原无关。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将端午与屈原联系起来,作为文化精神的传承。2.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另外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由于父亲和兄长被楚王所杀,于是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讨伐楚国,后来攻入楚国都城郢,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就把他的墓掘开,鞭尸三百。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将越国打败,勾践请和。子胥劝说夫差灭掉越国,夫差不听,反而听信奸臣伯嚭的谗言,赐剑伍子胥。子胥对周围人说:“等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挂在东门上,看着越国军队攻入城门,灭掉吴国。”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后大怒,将子胥尸体装起来,在五月五日那天投入江中。因此有传言说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3.学术界认定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自古争论不休。后来学术界普遍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图腾文化、祭祀文化与天象崇拜相关。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指出,端午节源自于战国以前的吴越民族。他们以龙为图腾,发展成独特的图腾文化。就是在祭祀龙的过程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俗。根据河姆渡遗址来看,早在五千到七千年前的江浙地区,就已经有了龙舟的雏形。另外,端午节与天象崇拜亦有一定关系。据说仲夏五月五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此为大吉之位。这些都充分说明,端午节作为我国古老文化的载体,已经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数千年。韩国端午申遗十几年前过端午的时候,“韩国抢中国的端午申遗”的说法很是流行,国内部分网友一度愤慨激昂,痛骂韩国人夺我文化。其实诸如此类的说法都是谣言。比如“韩国申遗汉字”“韩国申遗筷子”,压根没有一点可信成分。韩国确实在年申遗过,但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这是韩国江陵特有的端午文化活动。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而我国的文化遗产实在太多太多,所以直到年,我国才将端午节申遗成功。其实不光是在中国,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都会过端午节。比如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我们无需在文化上“闭关锁国”,让更多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粽子甜咸党之争作为端午的节庆食物,粽子当然必不可少。这种由箬叶、芦苇叶等包裹的食物,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也形成了多种风味。其中主要分为甜粽和咸粽两种。甜粽:甜粽子多见于北方。一般主原料为糯米,配上红枣、蜜枣、绿豆、果脯或是豆沙。此外,有部分地区以黄米为原料。为了增加甘甜的口感,有时需要蘸白糖或红糖食用。咸粽:咸粽子多见于南方,其种类比甜粽子更加丰富。像蛋黄、鲜肉、腊肉、火腿之类,都是咸粽子常见的馅料。此两党每年端午征战不休,到底是甜粽能一统天下,还是咸粽能册封称帝。快来为你的选择投上宝贵的一票吧!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单选

甜粽子VS咸粽子,你喜欢哪种?

甜粽子咸粽子两者都喜欢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