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灰芒硝 >> 灰芒硝前景 >> 端午是什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小孩说,端午就是吃粽子;少年说,端午是纪念屈原;成年人说,端午是放假回家;老人们说,端午要看龙舟……端午节只是如此吗?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端午」是仲夏的开端。农历五月,天气转热,蛇虫鼠蚁开始滋生,疫病也容易流行。因此,古人将五月称为「五毒月」,人们准备艾草、雄黄酒、五彩绳......来避开五毒,驱邪禳灾。每逢端午,人们不仅要喝雄黄酒,还要用菖蒲艾蓬蘸洒门墙、床底,因为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人们还会将酒涂在小孩的额头、耳鼻、手足心处,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每年端午,人们都会在自家门楣上插上几株艾草。古人有云「手执艾旗招百福」。艾草的气味,可以赶走蛇虫鼠蚁。端午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挂五彩。五彩绝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特定的「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丝线合并成的缕索,缠绕在手腕、脚腕或脖子上。用五行的力量,纳福迎祥。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子在晋时已成为端午节食品。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后皆相沿成俗。春秋之前,百越之地于农历五月初五即有龙舟竞渡等部落图腾祭祀习俗,称为「迎伍君」,以纪念伍子胥。后来诗人屈原端午时投江自沉,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便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人们只能在餐桌上感受乡土人情的凝聚;在渐渐淡化的记忆中,感知时节的到来。而至于端午,或许终有一天,会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然而,艾香四季轮回,生活永远向前。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而至,端午,就依然会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如约而至。至于节日的意义,永远不变的,唯有相伴吧。图片来自于网络林泉风物文人食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