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四气五味

这节课我们主要谈谈中药的四气五味,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从中医理论来说,讲的是药物性味,而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寒热。

?

中药的寒热不等于物理的寒热,我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金银花,也就我们老百姓熟悉的二花,性味是偏寒性的,临床上主要是清热解毒,你即使把金银花用水煮到℃,这时候装到杯子里,摸起来非常烫手,可是金银花还是寒性,并不会因为煎开,物理感觉上是热的了,而变成热性的。我们知道拿过来一味中药,它的属性是什么?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药的属性,最基本的是四气五味。

四气是温凉寒热,比如说竹叶是凉的,干姜是热的,陈皮是温的,石膏是寒的,大黄是寒的,厚朴是温的,麻黄是热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寒热温凉的分类方法。

不仅中药是这样,很多饮食,我们常吃的食物,它也有四气,比如说冬瓜是凉的,葡萄是凉的,因为葡萄性平,土豆是温的,黄瓜是凉的。

古人通过药物和食物作用于人身体产生的反应,慢慢地总结了四气,吃了会发热,这就是热性的食物,吃了会拉稀,或者是身体不适,或者吃了可以降火,这个就是凉的或者是寒的。

那么五味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五种味道,其实不只是五种味道,只是抽象为五种味道,其实饮食是百味,中药也是百味,甚至更多,最终抽象为五种味道,就是酸甜苦辣咸,像李子、葡萄、乌梅、石榴、白芍、五味子,它们是酸的,归为酸味;辣椒、肉桂、干姜是辣的,归为辛味;苦瓜、黄连、黄芩、龙胆草是苦的,归为苦味;山药、党参、黄芪、麦冬、熟地是甜的,归为甘味;牡蛎、龟板、鳖甲、海藻、昆布、芒硝这些是咸的,归为咸味。

什么叫做味道?

就是食物放到口里,对味觉的一个冲击感觉,感觉到它是什么味它就是什么味。四气五味就是通过尝百草和饮食不断总结出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对中药的感受,因为古代没有化学仪器,不可能对它的化学成分对它进行分析,也没有解剖,不可能拿显微镜看它的分子结构,只是通过我们的感受去了解中药的特性,最终去归纳到四气五味。

然后通过对药物的长期实践和深入摸索,发现某一位药对身体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最终总结了药物的药性,它们可以治什么病,比如说半夏治心下痞,杏仁开肺,麻黄解表,大黄泻下,这些都是长期总结的,而且是屡试不爽的,就是这么回事,像葡萄一尝,有甜葡萄和酸葡萄,黄瓜吃多了会拉肚子,这个都是我们祖先不断摸索的,习以为常,自然而然,就像喝水可以解渴一样,不需要做物理或者化学性的分析,这个就是生活的一个常识。

关于中药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就是神农氏尝百草,大家都知道这个传说,但是很少有人在乎的,这里面反应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药通过尝来得出这个药性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