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年粽飘香。端午节,在福清叫做五日节,也称端阳节。福清人过端午节从初一到初五,连续五天日日有节事活动,有一首民间歌谣可以把端午节习俗内容概括出来:初一当门葱,初二起家尨,初三煎面饼,初四晒午时,初五龙船搬起来。端午节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初一当门葱。这一天,家家户户把从山上采来艾草、从水边拔来菖蒲,在中段用红线扎好后,钉在左右侧门框上,艾草和菖蒲称为“门葱”。这个习俗自古就有,但不是钉在门的两旁,而是悬挂在门额上。到了唐代,才以艾草象征虎,以菖蒲象征剑,钉在门户的两旁,把守着门户,不让鬼怪侵入。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热,蚊蝇多起来,容易传染疾病。那时候的人们以为是鬼怪作祟,便用艾草和菖蒲拒之。艾草和菖蒲都是药用植物,艾草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作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艾草晒干燃烧冒出的烟可驱蚊蝇。菖蒲生长在水边,根茎淡红色,叶子形状像剑。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作健胃剂,外用可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初二起家尨。起家粿是福清节日小食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胀起来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发透后磨成浆,用白棉布袋装着压干,加入酵母发酵后,做成圆饼状,垫着粿叶蒸熟。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所以命名为“起家粿”,寓意发家致富。因为有这个美好的寓意,所以不单是端午节做起家粿,其他重大传统节日都做起家粿。龙高地区多用小麦为原料做起家粿,有的还掺入些许番薯,香甜可口。现在,起家粿已成为福清著名早点之一。初三煎面饼。面饼与春饼有点相似,但面饼比春饼大很多,也不是用白面煎成,而是用粗面,即小麦浸在水里发后,磨成浆,在大铁锅里煎成。面饼的吃法跟春饼一样,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蛏肉、笋干丝等食用。龙高地区直接把馅料调在面粉里摊成薄饼,也叫煎面饼。为什么端午节要煎面饼呢?一是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收成,提供了煎面饼的原料;二是福清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初四曝午时。这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把家里衣服、棉被、竹木家具等拿出来曝晒,去霉杀虫;二是喷雄黄酒,把雄黄粉溶在烧酒里,喷洒在房前屋后边边角角,起消毒作用,还可以防止蛇、蜈蚣跑进屋里伤人;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鼻子底下和肚脐处以解毒去邪;有的人还将一小块雄黄投到水缸里消毒;有的腌制一小块雄黄肥肉,长久不腐,每当大人小孩的皮肤被蚊虫叮咬起包,用雄黄肉涂抹,便可止痒消肿。初五龙船搬出来。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福清人称“龙舟”为“龙船”,也不叫“划龙船”,而叫“扒龙船”。这一天沿海各村举行扒龙船活动。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确系为了纪念屈原。公元前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被秦国占领,楚国大诗人屈原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以死来表达他的爱国爱民之情。沿江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划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争先恐后赶往搭救屈原。他们沿江而下,追出几百里,到了洞庭湖,还是没有找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形成了每年一度纪念屈原的竞渡风俗。到了唐代,有人制造了专门用来竞渡的瘦且长的舟,舟头装龙头,舟尾装龙尾,称为龙舟。“竞渡”也成了“赛龙舟或龙舟赛”专门词汇。福清扒龙船的习俗已经久违了,因为河道淤积、围垦造田等原因,丧失了扒龙船的自然条件。但值得一提的是,年的端午节,在东张水库举行的国际龙舟锦标赛,参赛的有美国圣地亚哥队、美国纽约福州三山联谊会队、日本冲绳队、英国林肯赛艇俱乐部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队、香港深湾队、香港集友银行队、澳门队、中国福建队、中国广东鹤山队、中国上海队和中国福清队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2支龙舟队。有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6个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上海等共12支代表队参赛,其中一支就是我们福清队。久违了的划龙舟活动在福清举办国际龙舟赛,一时成为佳话。其实,五日节除了上述节事外,更有包粽子、挂蛋袋、喝雄黄酒等习俗。包粽子。粽子是一种以米为主料,佐以花生、火腿肉、香菇、红枣等配料,以竹叶为包裹,蒸煮而成的小食。端午食粽亦是南北皆有的食俗。旧时龙高一带缺水无法种稻,故少有包粽者,而今生活提高,不但五日节食粽,平日亦有粽子应市。挂蛋袋。旧时,端午节小孩的手腕还要系上五色丝,因为五色线代表阳光,阳光照的地方自然一切妖魔鬼怪不敢靠近,借此避邪祛病。胸前要挂丝线扎成的香包和色线钩成的蛋袋。香袋有以五色丝线编扎而成的,也有用布帛绣缝的,内装樟脑丸。有的地方除了香袋之外,还以菖蒲艾草汤煮蛋,并把煮过的蛋装在用丝线编扎的网袋里挂在小孩胸前,这些都有避邪祛病之意。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也称鸡冠石,色赤红,中药多用以解毒杀虫。五日节间,大人们都要喝上一点浸有雄黄的番薯烧酒。小孩不能喝酒,就以雄黄涂抹鼻下人中处,或用沾有雄黄的肥肉贴在鼻间,以解毒祛邪。今年的端午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虽然我们无法和远方的亲朋好友畅所欲言、品味粽香,但可以给家里的孩子讲讲端午的历史和屈原的故事,品悟福清端午背后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不亦快哉!声明:本文资料来源于壹福清、圆梦福清,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5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