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你吃粽子了吗?和豆腐脑、汤圆一样,在端午要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仍旧会惯例地掀起一阵“唇枪舌战”。舌尖上的端午节历史中的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除了吃粽子你对端午又了解多少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面这段精彩视频04:52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最常见的有三种说法沐浴除毒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有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驱鬼避疫《论衡》、《风俗通》中提出,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要在这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追念先人这个说法中人们最熟悉莫过于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传说楚国政治家屈原(约公元前或年~前年)在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后,带着对家国沦陷的绝望,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那些怀念屈原忠诚爱国精神的乡亲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希望能药晕鱼龙,保护屈原。到了现代,因为崇高的爱国情怀,屈原还被联合国确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伍子胥(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传说比屈原还要早多年。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洞悉越国“卧薪尝胆”的威胁,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提防越王勾践,奈何夫差并不听劝。在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进攻齐国之时,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之后,夫差又听信“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的谗言,派人送一上把宝剑,令伍子胥自杀。自杀前,伍子胥愤恨的说到:“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令把伍子胥的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当时的群众因为爱戴伍子胥的贤明,争相祭奠,尊其为涛神。不论端午源于哪种说法对我们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传统节日以及宝贵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流传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在不同时期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内涵端午习俗在古代,人们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是去邪祟、攘灾异,祈求福寿绵延。而赛龙舟、烧纸钱、敬屈子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国泰民安。而赛龙舟、烧纸钱、敬屈子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国泰民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胸佩香囊,插艾驱瘴,端午节的每个元素都让人体会文化的沉淀与传承。端午节,愿你与家人一起,享受这属于你们的团圆!综合共青团中央编辑:王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