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

第首

五苓散

泽泻、茯苓、白术、猪苓、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人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出自《伤寒论》,对于经方,去读原文,一遍不行,读二遍,读一百遍不行,那就读一百零一遍。原文如下:

?

截图来自“小猴掌上伤寒论APP”,不知谁开发的运用,多希望一直存在,就怕有一天黯然隐退,学《伤寒论》要增添许多寂寞了。)

》》》》》》》

第首

猪苓汤

泽泻、猪苓、茯苓、滑石、阿胶。

利水,养阴,清热。

水热互结证。个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节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出自《伤寒论》,郝万山教授运用此方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病案让人印象深刻,治病用方千万不能局限。其原文如下:)

?五苓散和猪苓汤对比?

》》》》》》》

第首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对于苓桂术甘汤治疗效果,我从不怀疑,在之前文章“花开花落自有时”(点击可阅读)。有详细医案记录我运用本方情况。我们正是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病案,构建起自身对中医认识的大厦。)

》》》》》》》

第首

二陈汤

半夏、茯苓、炙甘草、陈皮、生姜、乌梅。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前讲过,再温习一遍。)

》》》》》》》

第首

温胆汤

半夏、茯苓、炙甘草、橘红、生姜、枳实、竹茹、大枣。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本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情志病多用,失眠效果也很好,前提是对证,对证。痰湿重的病人暂时想不到用什么方子,可以用它来化裁,如果温胆汤不行,可以试试前面说过的“三仁汤”。

当然,我们治病不是去拿病人试验方子。可我们都不是名医大家,总有看病没思路的时候,偶尔“糊涂”地治疗一下,无伤大雅,如果经常这样,那就得认真思过了。自编歌诀如下,读熟它,温胆汤就能信手拈来:

温胆陈半茯,枳实草竹茹。)

》》》》》》》

第首

大黄牡丹汤  

大黄、桃仁、芒硝、丹皮、冬瓜仁。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出自,《金匮要略》第条: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我没有运用经验,因为我常在内科,肠痈遇见的挺少,遇见了也因为各种原因转外科治疗。不多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

第首

大陷胸汤  

大黄、芒硝、甘遂。(在《伤寒论》中,大黄是先煮的,承气汤类方大黄可是后下的,注意区别。)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有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本方用药简单,可要搞清楚“结胸“一证就不易。先来看原文:

?

其中《伤寒论》第条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这里就说了“结胸”的成因。

还是不太明白,那再来看看第九版《方剂学》对大陷胸汤的讲解:“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于胸腹之间,结滞在胃,故用甘遂逐饮之长,大黄先煎以求“熟者行迟”,是“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所谓“医者意也”,水热互结于胸腹间,胃出血算不算?胃穿孔算不算?胰腺道管阻塞算不算?本方确实需要有胆魄的人才敢使用,我嘛经历少,胆子小,没用过,唉,恨铁不成钢啊!)

》》》》》》》

第首

麻子仁丸

厚朴、枳实、麻子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出自《伤寒论》,来看第条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金匮要略》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记住麻子仁丸只需要一句话:一芍药二仁小承气。这和小建中汤的“桂枝倍芍药加饴糖”很相似,一句话记住一个方。)

》》》》》》》

第首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出自《金匮要略》:“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

第首

济川煎  

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出自《景岳全书》,经典方歌如下: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临床运用和麻子仁丸出现的频率相似,我们科老年人比较多,曾有段时间麻子仁丸用得太多,导致药房麻子仁一度缺药。)

》》》》》》》

第首

十灰散

大蓟、丹皮、大黄、荷叶、小蓟、白茅根,棕榈皮、萝卜汁、藕汁、山栀、侧柏叶、茜根。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出自《十药神书》,现在急性出血都被急诊内外科包揽,现在止血西药很多,医院治疗出血病人时,本方只能作为配合,同时十医院能够做到,高手还得看民间中医们。)

———END———

上一篇:重温临床常用方剂首(-)

封面:颜岳《桃花双禽图》

??中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