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传统民俗节日。在这一天,民间会准备各种食物来庆祝,最广为流传的便是吃粽子。其实,除了吃粽子外,各地还有吃鸭子、吃梅子、吃打糕、食“五黄”等食俗,一起看看吧。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粽子最初称为“角黍”,用于祭拜祖先和神灵。普通的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着白软的糯米制作而成,也有掺杂各种馅料,比如肉、红枣等。在口味上,粽子也有南咸北甜之分。一般北方以甜粽为主,馅料大多都是糯米加上豆子或红枣,有的粽子甚至只有糯米,在食用粽子时会蘸上少许白糖;南方粽子以咸味为主,用料丰富,既有以猪肉、虾米、腊肉、香菇、烧鸡等为馅料的咸粽,也有以豆沙、莲蓉、蜜枣等为馅料的甜粽。除了常见的粽子外,我国不少地方还有特色粽子。如四川、湖南、湖北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福建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徽式的“绿豆火腿粽”,陕西西安的“蜂蜜凉粽”,北京的“江米小枣粽”,广东潮州的“双拼”粽等。民俗专家认为,南北方在吃粽子方面差异的形成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物产的限制,南方居民多腌制咸货腊肉,东南沿海地区盛产海货,所以南方的粽子常放咸肉、海产品等。而北方产枣,粽子多裹蜜枣。其次是受饮食习惯的影响,粽子在南方可当主餐,肉和米混合理所当然。但在北方,粽子是过节时的点心,北方人更习惯把肉做成菜。包好的糯米粽子。新京报记者刘欢摄吃鸭子“鸭香醒脾,苦夏不苦”。在一些南方地区,流行端午节吃鸭子。据说,由于端午节时天气炎热,各种毒虫出现,尤其是蜈蚣、毒蛇、蝎子等大量繁殖。人们在这个时候吃鸭子滋补求平安。这一传统的饮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莲藕炖老鸭。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吃梅子端午时节,正值梅子成熟。在江浙地区,家中亲戚朋友在端午节欢聚一堂,吃过粽子后,茶歇时会品尝酸甜可口的杨梅。酿苦瓜在广西玉林,当地人端午节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就是酿苦瓜。由于玉林地区夏天湿热,温热忌寒冷,有说法称,苦瓜可以清热解毒,正适合端午期间食用。常见的酿苦瓜做法是用猪肉馅、香菇、小葱或虾仁,加调味料混合苦瓜一块凉拌即可。新京报资料图片食“五黄”“端阳节,食五黄”,江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在端午食“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和雄黄酒。江南地区被誉为“鱼米之乡”,有丰富的水产、粮食资源。每年五六月份,黄鱼、黄鳝最为肥美,人们捕捞黄鱼、黄鳝,和黄瓜、咸蛋黄、雄黄酒一起食用。图/ICphoto绿豆糕绿豆一直是人们在夏日里热衷的食物,在浙江部分地区,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习俗。小小的绿豆糕在口味上也有着南北之分,一般北方的绿豆糕在制作时不加入任何油脂,入口松软;南方的绿豆糕会加入油脂,口感更为细腻。图/ICphoto吃打糕在吉林延边少数民族地区,打糕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饮食。旧时,每年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把艾蒿和糯米饭放入石臼,人们用木槌捶打。这样做出来的打糕口感细腻、筋道,如果喜欢的话,还可以蘸上黄豆粉食用。如今,大部分家庭已不再手工打糕,而是去商店购买。有网友称,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味道。图/ICphoto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制作“煎堆”需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而后煎成。关于“煎堆”还有一个“补天”的传说,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时阴雨连绵不止,民间流传这是天公穿了洞,要“补天”,也就是端午节要吃“煎堆”补天的由来。新京报记者/刘欢王真真编辑/祝凤岚张明璇校对杨许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4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