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多位历史人物的内容,最广为人知的是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而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端午节常见习俗有很多,最广为人知的是划龙舟,还有挂菖蒲、佩香囊、喝雄黄酒、包粽子等。在东北地区,黄米小枣粽是东北的传统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每到端午节,人们还会煮茶叶蛋吃。吃茶叶蛋的初衷是补充蛋白质以躲避重午的瘟疫,端午节接近夏至,补充蛋白质因而极为重要。克仗斗石是一种由两个村庄相互掷石为戏的传统斗石活动习俗,原是村内的娱乐活动,后来慢慢发展成东北人过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传说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可以避邪。人们会将蒲草根切细晒干并拌上少许雄黄,在白酒加以浸泡后饮用。儿童不适合饮酒,因此长辈一般将少量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脸颊、耳朵、鼻子等部位以消灾祛病。但现代研究表明喝雄黄酒对身体同样会有损害。黑龙江人过端午节时早晨一般要去郊外散步,俗称踏青。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写道:“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挂纸葫芦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东北习俗,其寓意是人丁兴旺。此外当地人认为如挂上用五彩线、布条做的簸箕、扫帚等物赶走五毒,扫除瘟疫。每逢清晨,人们睡醒后便会在孩子的脖子、手腕和脚腕上拴上五色线。五色线必须在夏季的大雨或首轮洗澡才可抛入河中。人们还会插艾蒿,意为避邪气、攘毒气。传说道西周时,每逢五月初五,当地人便会在各自的门户上插挂艾叶、菖蒲。这一习俗历代相传,本溪地区至今仍保持该习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