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端午,亲朋好友间总少不了对彼此的祝福,最常见就是互道一声“端午快乐”或“端午安康”。近几年,每到端午节,“安康”党和“快乐”党总少不了一场争斗,双方各怀己见,唇枪舌战,场面一度白热化。

“安康”党:“大家注意啦!端午是个让人悲痛的节日,屈原投汨罗水而死,伍子胥投钱塘江而死,曹娥救父投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悲壮的日子,祭祀的日子。这里要扫盲啦,端午只能说安康,不要再说快乐啦!祝大家端午安康!”

“快乐”党:“过节本来就是快乐的!端午佳节放假吃粽子、赛龙舟、饮美酒,这难道还不够快乐吗?你们这不知道打哪来的谣言,迟早不攻自破!我偏要说端午快乐!”

端午节真的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吗?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古人早就有许多对端午节欢快喜乐氛围的描述,比如以下这些描写“端午快乐”的诗词。

苏轼

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

晏殊

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喜逢嘉节奉瑶觞。

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船。

·画扇催迎暑,灵符喜辟邪。

可见,自古以来,端午就是佳节,就是要快乐的,“端午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矫枉过正的。“端午安康”固然是美好的祝愿,“端午快乐”同样也是真挚的祝福。

“快乐至上”的古人如何过端午?

今日又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不知各位朋友是否已经与家人欢聚一堂,一起包粽子,品粽子。相较于现代逐渐简化的端午习俗,古人的端午习俗则更丰富,趣味性更强,过一个端午节,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生怕过得不够尽兴而浪费了这端午佳节好时光。

食角黍/角黍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粽子,米用的是“黍”,属阳,竹叶用的是箬叶,属阴,两者结合,代表阴阳调和、驱邪避毒。可以说,角黍就是粽子的1.0版。

清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赐枭羹/枭,就是猫头鹰,传说为食母恶鸟,故从汉武帝时,就有端午捕杀枭赐羹于百官食用,意在勉励忠孝的做法,直到清代史书中也有记载。不过在这个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时代,大家还是不要再想着吃枭羹啦。

我这么可爱,你竟然想着吃我?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传唱不息。可惜,原本恩恩爱爱的夫妻最终竟因为一杯雄黄酒而天各一方。

雄黄酒,就是传说中端午日许仙端给白娘子喝,让她现出蛇形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可杀虫、避蛇,古人在端午这天喷洒、饮用以祈望辟邪。

北宋李公麟《饮酒图》

温馨提醒:科学研究表明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剧毒,喝雄黄酒不仅不能驱邪、解毒,反而等同于吃砒霜。

在端午节,家人朋友聚在院子里,会进行“射粉团”的游戏。这是一种唐代宫廷比较盛行的游戏。粉团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射粉团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射中者可以享食。

斗草,这项活动大约始于南朝。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一种是斗草梗的韧性。两人一组,持草相对,叶柄勾着叶柄,往不同方向拉,谁的草先断谁先赢。另一种是比谁能对得上花草的名儿,换句话说,比谁的花草知识丰富,口齿伶俐,《红楼梦》香菱斗草便是此种。

清金廷标群婴斗草图

这个身穿云纹衣衫的胖小子,为了赢得斗草比赛,他正认真地挑选着自己箩筐里的青草,旁边还有三个“军师”帮着出谋划策。

“大场面画家”张择端因《清明上河图》长卷而闻名,其实他还有另一幅描绘了北宋端午风情的画卷——《金明池争标图》。在端午这天,龙舟竞渡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舟上的选手跟随鼓声指引,奋力划桨,观赛的百姓或立或坐,欢呼雀跃,场面十分热闹。

《龙舟夺标图》描绘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岸边百姓摩肩接踵,呐喊助威,两岸风景秀丽,映透着盛夏朝气;龙舟飘舞着彩带,竞向湖中驶去;亭台楼阁之间院落精美,一幅盛世天朝之貌。

唐崔护程宗元《龙舟夺标图》

端午的习俗总是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古人的很多过节习俗渐渐地消失和被遗忘,像龙舟竞渡,到处高楼林立,水道稀少,赛龙舟再也不似古时全城雀跃之事。现在的端午就只剩下商家促销的粽子,正儿八经的端午节仿佛过成了“粽子节”。

端午风雅,诗意千秋。其实愿意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节日,只要心系传统,齐享佳节。凝重亦可,欢快皆宜。

“一艺之间”祝所有朋友端午快乐,端午安康,阖家欢乐,平安幸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