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

运城盐池又名盐湖、银湖,即古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南1公里,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镁池等组成。盐池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湖面海拔.5米,最深处约6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初,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盐湖。

盐池是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凹陷地带,逐渐形成湖泊。天长日久,水中的钾盐石灰石、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慢慢与早期淤积层结合,经过长期自然蒸发作用,盐类沉淀,结成了很厚的矿石层,形成了盐湖。

盐池开发于传说中的唐人,即尧舜时代或更早一些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有名,到汉已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运城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暴晒而成,色白味正,杂质少,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唐大历十二年()十月,唐代宗诏赐池神为“宝应灵庆公”,列入祀典,永远奉祀。不久,礼部尚书崔纵在运城市南门外的卧云岗建灵庆祠(今池神庙)。宋崇宁四年()盐业大丰,宋徽宗为谢池神佑护,诏封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为惠康公。大观二年()又进爵为王,并对池神庙整修奉祀。明代不再乱加封号,且正号为“盐池之神”,并开始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清代虽也多次重修,但庙之规模仍然保留有明代形制。

盐池历史文化丰厚,早在公元前30世纪,帝与蚩尤为争夺河东盐池而演绎“黄帝战蚩尤”。舜帝是心系黎民的古代圣君。他巡经盐池看到白花花满池的盐粒,兴奋的手抚五弦琴吟出千古绝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河东盐和河东盐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人对运城盐池的最早开发利用,已达年以上历史。潞盐即为运城的盐,它的开发为中华民族结束茹毛饮血的时代,孕育华夏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唐王朝时改革盐法,推行了鼓励盐业生产的政策,运城盐池盐产量得以大幅度增长,行销区域“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供华夏20余州。唐代宗曾下诏书,赐盐池名为“宝应灵庆池”,封盐池之神为“灵庆公”,并在盐池内的卧云岗上修建了池神庙。元成宗大德三年,盐运使奥屯茂创建了一所盐务学府,名为“运学”,它是由运城盐务官府创建,接纳盐商、盐丁子弟入学的一个普通学。

运城盐湖可同闻名于世的以色列死海相媲美,湖中的黑泥蕴含七种常量和十六种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体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肤,所以运城盐湖被誉为——中国死海。

整个盐池布局呈井田格分布。由于湖中积聚了大量盐类物质,在冬季湖水会析出一种叫硫酸钠的化学物质,也称为芒硝,俗称盐花,形成“千古中条一池雪”的奇观。“死海”里的湖水在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色彩,湖中的藻类和盐水虫繁殖,造成湖水变幻出各种颜色,七彩兼备,宛如一个巨型调色盘,各色颜料饱满流溢、异彩纷呈。由于气温异常,盐池会出现大面积罕见的“硝凇”,在盐池特有的暗红色水面上飘浮的“硝凇”似天女散花。环绕盐湖的有数十平方公里湿地,水草丰富,芦苇茂密,常年栖息着数十种候鸟。常年不断的硝堆,远看如座座银山,近看似扇扇玉屏,既有死海之神奇,又有死海无法比拟的景观,长期以来盐池以它独有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人来此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

盐池还拥有露天漂浮浴场、世界最大的室内漂浮馆、黑泥和医用矿泉水疗馆,以及系统配套的其他相关设施。其中,最有特色的“死海三绝”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一绝:盐水漂浮——恢复活力的超级发动机,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日益恶劣的空气环境,使人们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总是处于疲惫、紧张、压抑的亚健康状态;二绝:黑泥养生——焕发青春的天然美容器,黑泥洗浴可以清洁皮肤、快速治愈小伤口,祛除多余油脂和角质层,收敛粗大的毛孔等等;三绝:矿泉水疗——强身健体的流动能量泉,源自盐湖深层米的地热矿泉水,融合了温泉与盐水保健之精华,既有普通矿泉的功效,又有传统温泉所不可同日而语的优势。

运城盐池以她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用她开放的精神,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全国游人的到来。运城盐池——中国死海,一个探寻华夏盐文化的地方,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一个健康疗养的人间天堂,一个体验完美人生的旅游境地。欢迎您到盐池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