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皮肤病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08198310460181&wfr=spider&for=pc导读:从《本经》原文对半夏的描述。用《难经》、《内经》、《伤寒论》的经文来分析。我们发现传承的一致性。一《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二性味味辛性平,有毒。三主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思。《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本经》表达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意思?我们往下看。四寒热我们还是看《难经·五十八难》的解读。“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肌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难经》这里是把寒热当成病机来解读,是按照疾病由浅入深的病位来分析。《素问·风论》也有一段关于寒热的经文。“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素问》说的寒热,是当做一个疾病的病名来认识。病因是风邪。病机是风入皮毛,郁而化热。这个时间,偏寒可以导致肠胃问题。偏热可以影响运动系统。五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这一系列的病证都是肠胃气逆,或挟痰饮,或化温热而形成的。因为半夏辛则开结,平则降逆。故就逐渐形成了后世对半夏的功效总结降逆止呕、下气散结、化痰消痞的功效。典型的代表方剂就是《金匮要略方论》的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主要功效就是温胃化饮,降逆理气。六止汗《本经》讲的半夏这么多功效,唯有这个止汗不好理解。我们再看前文说的关于寒热的问题。无论是《难经》解读为病机,还是《素问》解读为病名。但是病因都是外因风邪导致。为什么会出汗?这点《伤寒论》写的非常清楚。大量的条文都是因为风邪导致。因为风为百病之长。但是风邪导致人体出汗只是原因之一。《素问·遗篇·刺法论》有非常著名的八个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汗,一定还会有一个内因,即正气不足。在这个内外因的基础上,再加上肠胃气逆导致的出汗。用半夏降逆化饮,气机平调,汗出自止。类似文章:一起学中药之栀子!一起学中医之麦门冬!一起学中药之芒硝!一起学中药之薏苡仁!一起学中药之白术!一起学中药之桔梗!一起学中药之荆芥!一起学中药之姜!一起学中药之—防风王峰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