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5334062.html

一、五月五端午节,老话讲“一不吃,二不游,三不做”,都是指的啥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它源于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历史人物。因此,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俗语,比如“五毒醒”、“过端午,一不吃,二不游,三不做”。

一不吃

在宋代的时候,端午节有“躲端午”的习俗,就是要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避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逐渐淡化了,很多人已经不会再“躲端午”。而在一些地方,端午节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吃粽子。究其原因,古代是农耕社会,主要的经济来源都依靠耕地。然而,那时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不高,再加上天候变化不定,粮食产量不稳定,每个家庭都没有太多的剩余粮食。因此,女儿嫁出去后,就不能盼望去娘家吃回头饭。另外,端午节并不完全是喜庆日子,它同时是个祭日。因此,这一天也不太适合已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娘家吃粽子。所以,“一不吃”指的是,不要回娘家吃粽子。

二不游

关于端午节的气象特点,民谣说得很清楚,“端午到,五毒醒。”这首民谣是说,在端午节前后,一些有毒的小动物开始活跃了。在夏季的时候,天气比较潮湿,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庄稼生长,也有利于一些小动物繁殖。因此,这个时期有毒的生物也会增加。据民间传说,这个时候,河流和池塘都有可能出现溺水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游泳不太安全,尤其是小孩子需要更加注意。在桑干河流域,人们有“端午前,河不跑;端午后,人不涉”的话语。可以看到,端午节时期在各地都有禁水的传统,也必须进行防范和警惕。

三不做1、问候时不说“端午快乐”

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它也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等历史事件。因此,这一天是个悲壮而且充满哀思的日子,不能说“端午快乐”,应该说“端午安康”。

2、不能取下孩子戴的五彩绳和香包

农历五月又叫“毒月”,而端午节是“九毒日”中的第一个。加上五毒很活跃,因此,古人为了驱虫避灾,就给小孩手上戴上五彩绳或者香包。但是,五彩绳和香包不能随便取下来。按照旧时习俗,必须等到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之后才可以取下来,以此祈求驱除霉气和凶灾。

、不能熬夜和露天睡觉

端午节前后,气温有明显的上升,白天很热,晚上则比较凉爽。但是,这个时候温差比较大,容易导致感冒和风寒。尤其是整晚的露天睡觉,由于气温低,很容易感冒。因此,“三不做”指的是,不要熬夜,更不要露天睡觉,要注意保暖。

端午节习俗多样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端午节的节俗有包粽子、吃粽子、踏青、扫墓、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挑战筑巢、晒蒜、作弓箭等。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很大,比如广西侗族有“泼水战”;四川南充漫江风景旅游区有“蒲江龙舟大赛”;河南洛阳有“踏青会”;安徽九华山有“放百灯”等。不同的习俗方式对于华夏民族特别重要的一个精神价值观念起到承载和传承的作用。端午节,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结语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传统被人们广泛流传和接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不仅有丰富的节日意义和文化意蕴,更能从中感受到温馨、幸福和团圆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对于生命和亲情都格外珍视和感恩。在欢庆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和节俭,避免出现意外和浪费。让我们一起共同传承、弘扬和继承端午节的美好传统,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AI共创计划招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