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天气新,汨罗江边遍游人”,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之一,还影响着中国周边的国家,像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也会在端午这天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纪念屈原是流传甚广的,不过古时候的端午节其实跟夏至是一天,因为这天是太阳最足的时候,民间有“天下万物,含太阳气所生者,皆有毒蛰”的说法,意思是盛阳是“万毒之源”,所以端午也被称作“毒日”。
今年的端午节因为闰月的原因,比往年有所推迟,正好赶在夏至的后一天,而夏至当天阳光最强,并且是“阴阳相争”的特殊时间,所以很多人认为今年的端午不一般,正是“夏至后一阴生”的时候。
端午节在民间一直是一个祭祀和驱病防灾的日子,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炙热,正是各种毒虫开始活跃,以及病菌滋生的时候,所以有“端午5不做,做了难安康”的说法,端午节将至,记得别犯了忌讳。
1、端午节不立于南墙之下端午节的白天阳光特别炙热,南面的墙会吸收热量,变得燥热潮湿,端午时节正是刮南风的时候,这个时节的南风也带着湿气和潮气。
“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南墙正好阻断风向,在这个地方进行回旋,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在南墙下坐和立都会受到湿气和潮气,以及南墙吸收的热量侵扰,所以端午节前后是不适合在南墙下立或久呆的。
2、端午节正午时分不串门端午节的正午时分是一年之中阳光最炙热的时候,民间有端午节的正午“躲午”的说法和讲究。
端午节“躲午”是很有意思的民俗,也就是端午这天体弱多病的人,年幼的孩子,以及怀孕的妇女最好不出门,尤其是正午时分要躲这一年之中最热的太阳。
端午节是祭祀和驱病防灾的日子,这样的日子里正午时分是不适合去别人家串门的,有什么事可以提前做,免得犯了别人的忌讳,引起别人的反感。
3、端午家里的门前不能空端午节家里的大门口要悬挂艾蒿、菖蒲或桃枝,这些端午特色用品,主要是有着特殊的寓意,因为像艾蒿、菖蒲和桃枝,在端午时节按照民间说法正是药性最强的时候,而端午节正是“五毒出”,以及一些疾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悬挂这些有防止毒虫和避邪的说法。
端午节悬挂艾蒿、菖蒲和桃枝,讲究的是在太阳没有升起前采摘悬挂,这样正好避开端午这天最毒的太阳,今年因为端午是在夏至后,进入农历五月就可以采摘悬挂。
4、端午节饮酒别醉端午节饮酒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酒在民间有“纯阳之水”和长长久久的说法,而端午节开始活跃的“五毒”和病邪都属于“阴毒”,因此饮酒驱病防灾也成了端午习俗之一。
端午节饮酒以前都用雄黄酒,也会用雄黄泡的酒在小孩额头上画个“王字”,寓意不受毒虫和病邪的侵害。
因为雄黄酒有毒,现在人们已经用传统的白酒来取代,端午节喝点小酒应应景,享受火热的天气里浑身发热的感觉,也是特别舒服和惬意的。
端午节饮酒是比较忌讳喝醉的,毕竟这是一个祭祀和防病去灾的日子,喝醉酒萎靡不振,有往后没有精神头的不好寓意,尤其是跟别人喝酒在别人家喝醉,更是犯了别人的忌讳。
5、端午节与人见面不说“端午节快乐”端午节是一个祭祀和驱病防灾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讲究安康平稳,这天在民间也被称作“恶日”,婚嫁和乔迁这样的喜事,大家一般都会避开这一天。
端午节见人问“端午快乐”,这有些招人厌烦,而且这也属于犯忌的事,毕竟在祭祀和驱除毒物,以及防病去灾的日子,去问候别人“快乐”,显得不合时宜,因此这天记得用“端午安康”来替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