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灰芒硝 >> 灰芒硝发展 >> 正说端午节
白癜风可以冶的吗 https://m.39.net/pf/a_4793219.html

这篇小文还是先提一个问题吧,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讲端午快乐?

我先不说答案。我们一步步抽丝剥茧地先从端午这个节日入手,就象侦探破案一样。

首先,端午血统高贵,名气很大,为中国古代四大节日之一(另三大分别是春节,清明,中秋)。其次,端午节头衔众多,又叫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而端午节的来历源自于古人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飞龙在天的日子。最后,我们从字义分析,端午,端者,正也,午者,阳也,端午就是正午之意,仲夏端午,阳气至极,为一年中阳气正盛的时刻。所以。在古人心中,端午最初是与天文,气象紧密相关。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的节日。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端午填了一首词,言尽端午风俗。词名《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从词中我们知道,古人在端午节吃粽子,送扇子,沐浴,饮昌蒲酒等等。由于端午临尽夏至,古人要祭地(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吃粽子初义是祭祀,有向祖先讨取多子多福之意。浴兰则是指的是以以兰汤沐浴,古人认为端午这日阳气最旺,草木药性最强,所以有采草药沐浴的习俗,与欧词呼应的是苏轼在《浣溪沙》有“明朝端午浴芳兰”的句子。而饮菖蒲酒则是喝雄黄酒。由于五月气候炎热,毒虫等横行,《帝京岁时纪胜》中“五月端阳”记载:“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认为其作用可“避虫毒”。

大文豪欧阳修在词中选取了浴兰和饮酒这两个场景,表达了古人对身体健康,生活安宁的美好追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端午快乐其实并无不妥之处。至少在唐代,大家是可互祝端午快乐的。不信,我有文为证。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看清,美君臣之相乐,不是快乐是什么。同样,敦煌遗书《新集吉凶书仪》中有一篇《端午相迎书》里也提到:“喜逢佳节,端午良辰,现续同欢”。都说明,可以说端午快乐的。

不知什么时候起,忽然,人们在端午不再互祝快乐,而致以端午安康了。我朋友圈有一妹妹,高中语文教师,昨天也发朋友圈,在教育她的两个小朋友不能说端午快乐的。

为何?

只有一个原因,祭祀爱国大诗人屈原!

作为中国人,屈原其人其事,应该都耳熟能祥,无须我多言。但因为祭祀他老人家,就不能快乐了,这对吗?

我想起了东坡先生的一阙名词:“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在宋朝,寒食,上巳,清明三节为一)我想,祭祀莫大于清明,而在东坡心中,一句“诗酒趁年华”,差不多是及时行乐吧,何况,上巳节三月三,更是年青男女结伴去水边沐浴,“祓禊”的日子,并包含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所以,三节合一后,在清明祭祖的日子,尚且可以快乐,不必悲伤,为什么端午就不行了呢!

再回到祭祀屈原来,诗人在不朽名作《离骚》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恸,诗人终生守护的是什么,无非是老百姓的岁月静好而已。稍微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是传统的世俗文化,这里,少有天堂的诱惑,没有永生的欺骗,更无末日的威胁。有的只是老百姓在世俗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从现存的甲骨文文献中可知,古人的日常小事如耕种、捕鱼、买头牲口等,也要占卜,如卜文“庚子卜,翌辛丑,启王占曰:今夕其鱼,翌辛丑启。之夕允雨,辛丑启”。还有占筮的主题是牛跑了,找得回不,女人怀孕,会难产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

但“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是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感叹的。而屈原大夫正是先驱之一,不但以身践行,而且作为楚辞的集大成者,与《诗经》并驾齐驱的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一起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诗歌。而在中国人心中,“诗言志”的传统,构建了中国最优秀的人的精神世界,而正是在一代代优秀诗人,一代代诗歌的歌颂激励下,中国人中最勇敢,最优秀的人在负重前行,保护着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保护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保护着普通人的快乐!

所以,我们今天隆重庆祝端午的意义应该在于,以诗歌的精神力量传统做人做事,去守护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去守护老百姓的快乐!

我想,你在端午节的快乐,正是历代先贤们乐意看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