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对端午节最初的记忆,当属小时候的粽子、五色丝线和香囊。当时,并不知道爱国诗人屈原自投汨罗江的故事,只是认为这天可以吃到粽子,穿着着五颜六色的衣衫,肯定是喜庆的节日。不过,近年逐渐有一种说法,认定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应该和清明祭祀是一个道理,感情基调必须是沉痛、哀伤的,所以这天给朋友送祝福不应该说“端午快乐”,而应该用“端午吉祥、安康”代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端午是先民祭祀部落图腾的日子要弄明白端午节,我们还得从它的来历说起。其实,端午节一开始与屈原毫无关系,它是吴越先民祭祀部落图腾的活动。自上古时代我国便有天象崇拜,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及标志符号。仲夏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据卦象显示,是神龙飞天的日子,寓意“大吉”。因此,吴越先民会在这天举办赛龙舟的活动,以此祭奠神灵和先祖,以求风调雨顺。从这点我们也大概能明白为何南方端午盛行赛龙舟,北方则比较少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直接反驳“端午节不能祝别人快乐”的观点。本就是庆祝、祈福的节日,为何不能开心、快乐呢?#端午节#屈原进一步赋予了端午节的人文意义端午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节日,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殉国,提升了这个节日的人文精神。本来它表现的是华夏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对自然的歌颂和敬重,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但并不能就此全盘否定它之前的含义,取而代之为人灌输悲伤、沉痛的意义。此外,端午前后气温炎热,各种害虫、五 等滋生,老百姓为了祛邪避 、祛病防疫,所以也在祭祀图腾这天驱虫除病,挂艾草、喝雄 酒等。正如歌谣所唱:“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由此可见,端午节的氛围是欢乐喜庆的。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端午节喜庆的氛围,我们不妨看看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这首诗:端午日虽然这首诗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窥探到端午节这天的欢乐气氛。殷尧藩一开始便将“端午节”定义为“佳节”,“佳”的含义多指美好,端午节是美好的节日,自然应该快乐、开心,再这样一个开心的日子诗人却意识到时光流逝,曾经的少年如今早已两鬓花白。“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这两句诗人点明端午的习俗——挂艾草、消灾驱邪、喝蒲酒等,他不想效仿古人过端午节辟邪消灾的做法,只希望和友人一起畅饮菖蒲酒祈愿天下天平。诗人在端阳节这天想到年少时候庆祝这天的情形,今昔对比,发觉时间不知不觉流逝,“鬓丝日日添白头”,一边是吃粽子、划龙舟的喜庆;一边是石榴花年年花开花败、两鬓每天增加白发。乐景写哀情,让人不自觉想到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同一时间两个迥然相反的场景,对比强烈、无尽心酸。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也有庆祝端午节的场景,百姓喜气洋洋祭祀、祛病驱邪、祈祷风调雨顺,完全没有一点“丧气”的模样。所以,总得来看端午佳节并不是一个类似于清明节的主要用来缅怀先人的节日,即使有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等与此节日相关的人物传说故事,它们也只是丰富了端阳佳节的意义,并不能取代先祖们祭祀图腾、驱邪祈福、消除 害的重要意义,说到底在这一天道一句“端阳节快乐”并没有违背它千百年来就有的特殊含义。往期精彩推介夏至:酷暑来临前的宁静,且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推崇它的王维简单四句诗,用一种花比喻人生,读后想明白很多事费玉清的《一剪梅》欧洲爆火,可是你知道一剪梅的含义吗?45度仰望天空靠边站,竹林七贤的阮籍才是非主流的鼻祖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烦请告知立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