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向来是评估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正常的话国内较发达或资源产出为主的城市会排名较高。但因为我国分地区GDP的核算尺度有一定差异,再加上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各城市的人口数量大幅变动,人均GDP数据以及排名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是排名全国前二十的城市,基本上都应该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而且像深圳、珠海这种年轻化、就业率超高的城市应该在全国前列的,但在年深圳只能排名第七位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前20强人均GDP城市具体排名。
江苏省占据七席
第七次人口普查后,计算各城市人均GDP发现江苏省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在粤苏浙三大经济强省中,广东和浙江的人口新增比例相当,而江苏省要低不少。加上苏州市的人口新增超过了全省三分之一。所以相对年除了苏州排名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六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比如无锡市从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南京市从第七位升至第五,均大幅超过了深圳市。常州上升一位,还有扬州直接从年的20位飙升至14位,超过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宁波。南通市也进入了20强城市。
主要还是因为广东和浙江等主要城市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大涨,而GDP却未变动所导致。
广东、浙江主要城市排名下滑
在前20强城市中排名下滑最多的还是广东城市,因为像深圳、珠海都是七人普人口增加比例最多的城市。深圳在年人均GDP还是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克拉玛依,但在年只剩下元,排名下滑到第七位。
珠海市也从年的第六位下滑到年的全国第10位;广州从11位掉到13位、佛山市就直接跌出了前二十了。广东省珠三角核心城市应该是这次人口普查后人均GDP排名受损最严重的了。
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两个双子星同样是因为人口大幅增加而人均GDP排名下滑,尤其是宁波已经低于江苏的江北城市扬州。两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等明显宁波更高,就业率和平均薪酬水平宁波也要高出一大截,所以现在的人均GDP数据已经部分违背了统计原理了。
下面就来大致讲一下GDP以及人均GDP的统计方法。
人均GDP非劳动生产率
很多人辩解说我们人少,所以人均GDP高,这是错误的理解。因为人均GDP的分子是GDP,按照收入法就是薪酬总额+生产税+折旧+盈余,其中薪酬总额占比在50%左右。那么就业率和薪酬水平越高,GDP也就越有优势。
人均GDP的分母是全体人口,注意:是包含了老人孩子的全体人口,而不是就业人口,以就业人口为分母的是劳动生产率!那么就业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例、薪酬水平就极其重要了。
像深圳这样的就业率和平均薪酬都是全国前列的,但人均GDP只能排第七,就有点怪异了!发达城市人均GDP低于非资源主要产出、一般发达水平城市,也很怪异。
其他20强城市
20强城市中粤苏浙三省就占据了13个,还有北京和上海两大都市,再加上武汉。剩下4个就全都是资源产出城市了。
这类城市是非常特殊的,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因为该市产品比较单一而且产能较大,产品的附加值又超高,所以导致这些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奇高,10万职工可以开采几千亿产值的油煤气等资源。
而且这些城市的人口主要就是以资源产业为主,所以人口总量偏少,而人均产值极高。
像克拉玛依市人口仅只有不到50万人,但在年GDP就高达.9亿元,人均GDP高达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一,而且已经是持续多年的 。
再比如海西州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青海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不过46万人之多,但GDP也有近亿元,人均GDP排名全国15位。这是因为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同样丰富,湖盐、镁盐、锂、锶、芒硝、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高达约16.27万亿。
所以一般综合性生产城市是无法和这类城市相同比的,这些都是以单一高附加值产业生产的特殊城市。
最后请大家通过下面具体数据来观察20强城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