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颜清辉:《神农本草经》讲记(节选一)
颜清辉:用药以调阴阳
颜清辉:不治之治
颜清辉中医课之《黄帝内经·素问》讲义
《神农本草经》选讲
颜清辉讲述罗潇记录整理
硝石
《神农本草经》:硝石,一名芒硝,味苦,寒。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生山谷。
《名医别录》:芒消,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淡实结博,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消。石韦为之使,畏麦句姜。
讲记:硝石,又叫“消石”。我们来看哦,这个“消”字,其实就已经把它的作用讲出来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消”。中药其实也容易学,很多时候,它的命名,就已经把它的功效包含进去了。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名字,其实也就知道它的作用了。
早期黑火药,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木炭。其威力足以“樯橹灰飞烟灭”,顷刻间将有形之物消之于无。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会在那种老的、潮湿的红砖房、青砖房、青石头搜找硝石,又称为地霜,因为找不到硫磺,所以就只有硝石和木炭。研末混合之后,点燃,非常好看。现在想想,其实效果好比较我们现在鞭炮或者礼花的引线。做火药的这种硝石,其实叫火硝。
硝石有好几种,有朴硝、生硝、芒硝、火硝、皮硝、玄明粉等,按现代化学的讲法,它们的区别在于水分子以及纳、钾的侧重。但以前似乎没做什么区分。要说区分,只是炮制的方式不同。对于我们中医来说,用的最广泛的还是芒硝。取天然产的芒硝,煮炼、过滤、冷却。上层的比较细密,所以叫做芒硝,芒就是芒刺的意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朴是质朴的意思。
《本草再新》说的很周全,说芒硝可以“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伤寒疫痢,积聚结癖,停痰淋闭,瘰疬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周岩《本草思辨录》用八个字就概括了芒硝的作用,“曰走血,曰润下,曰软坚,曰破结。”我们可以用一个“消”字来概括。看一下《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这里要注意哦,我们读书要读得细,五脏积热不是五脏热啊!关键是一个“积”字,堆积而不化,久积自然化热。后面接着说,“胃胀闭,蓄结饮食,推成出新,除邪气。”注意这个“胃胀闭”,说的就是“积”的意思。就积到一定程度,就完全堵塞了,身体的通道就被积聚的东西关闭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意思,芒硝也就会用了。
比如血积、食积,还有水积,积久了以后呈现出一个热象,我们便可以放胆使用芒硝。它消坚作用很强。所以,我们也必须清楚,必须是到了身体已经有成形的东西时,才可以用。如果还在挺留在“气”的阶段,虚的阶段,那就不能用。像我们现在用来治肿瘤,很明显已经积聚成型了嘛!肿瘤、结石之类,积在一起,化不开了,凝聚成了一个具体的形。我们就可以用芒硝去消它们。我们可以这样来说,芒硝可以消一切有形之积。
我们再回头讲讲火药,以帮助我们对“消积”的意义的理解。
火药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火药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发明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发明,都是在帮助文明的积累与传承。因为有了它们,文明便可以越积越多,越积越重。但是,火药不是为了积累,而是毁灭。特别是到了现代,火药改变了以往战争的模式,甚至连整个精神世界都被改变。火药给人类带来的体验很复杂,有恐惧、有紧张、有兴奋、有无奈、还有那种对生命的期待以及对死亡忧虑。这些,都伴随着火药的毁灭一齐生了出来。火药里边就有这种体验:毁灭性和神秘性。火药就是这种毁灭、空无的力量一样,就是说人类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会毁灭一样,比如佛教里面讲“成、住、坏、空”。
人类啊,总是在积累,总是想占有,却害怕逝去。以至于,我们身上的担子、我们的包袱越来越重。火药的意义,正在于把这一切全都炸掉,全都毁掉,全都消掉。这样,就把自然让渡出来,新生因之而可能。
我们现在总在讲养生,总觉得需要不断的进“补”。这个“补”也是一种积累,“补”而不能受,积而不能化,反而生出很多毛病。而芒硝呢,就是要把这种积累,这种余食赘行,全部毁灭。毁灭后,原本的空间自然就腾出来了,然后就可以让气息自在生发、自在流行啊!比如有种不孕不育症,孙思邈真人用的是“荡胞汤(朴硝、桃仁(去皮尖)、茯苓、牡丹皮、大黄各三两,人参、桂心、芍药、厚朴(炙)、细辛、牛膝、当归、橘皮各二两,附子(炮,去皮)一两半,虻虫(去足翅熬)、水蛭(熬)各六十枚)”,里边面硝石。它能够把胞宫中的瘀血消掉,消之于无形,然后自然就能够生生了。你们去读《庄子·逍遥游》,他里边也说到,只有把一切有待消掉之后,才能真正的游得起来。所以有人在注释的时候,就说“逍”同“消”。
学习也是如此。你们目前要“为学日益”,所以要疯狂的背方子、背经络、背穴位、要读历史、要读哲学、要读文学,总之是要读,不停地读,读很多。总之是要有积累。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啊,还得“为道日损”。现在我们确实要先积累,并且还得达到一定的量,要作大作强。但到后面就不再是积累,而是要“大而能化”。我们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边有一种武功叫做“吸星大法”。这个就是欲望的膨胀,总觉得不够,总想着积。但是呢,到后来任我行有什么好下场?令狐冲要不是少林方丈传授易筋经、洗髓经的功夫,估计也就步入任我行之后尘了。还有《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张三丰关切的问题只是“你还记得多少”。当张无忌说全部忘记之后,就意味着他真正的成了,因为他已经有能力把强而大的东西、把最坚硬的东西消解掉了。
庄子讲“昔者,吾丧我”,孔子有“四勿”。我们得把自己毁灭掉,那真正属己的东西才能长出来。以前,学艺术的都得经历这个过程。比如唱京剧,他们需要把“肉声”唱坏,才能把“真声”逼出来。“真声”若不出来,那就是祖师爷不赏饭吃了。我们总说天赋啊,就是意味着能够把所学的、积累的消解掉,然后天心才能出得来。你们学中医,是会经历这个过程的。
回到芒硝。其作用就是消积,消解一切积聚。所以《本经》说“推陈出新”,又说“久服轻身”。
按书上的说法,芒硝去积,强调必须是积热,对于寒积便不可用。注意哦,这些《本草》类书籍,都是讲的单味药。我们现在讲的也是单味药。单味药,自然要说出一些禁忌与限度,为免有人毫无节制的使用。以寒积而言,只要确定有积,我们同样可以用啊!比如说我们可以用附子这些热性之药来化寒,同时用芒硝来化积。甚至我们还可以用巴豆和芒硝来配。我们学东西,千万不能学死了。
补充一件事:前些年出过一件关于服用芒硝的医疗事情。有个被称之为“胡神医”的,他很喜欢用芒硝,据说也治好过许多病。然而,有次他的学徒吃芒硝,结果死了。这曾经引发过一些讨论,甚至又是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讨论。这个事件本身很简单,“胡神医”他本质上算不得中医,不过是正好撞上这个时代了,疑难杂症都有积聚,所以用芒硝每多有效。结果,滥用芒硝。说这个呢,是让你们上临床时一定得谨慎。但同时也得自信,有是证则用是药,判断准确,就放胆下手!
陈士铎说:“唯是宜用而用之耳。用之得宜,则成功于扫荡。用之不得其宜,则致败于崩摧。”
滑石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无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山谷。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通九窍、六府、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一名脆石,一名番石。生赭阳、及太山之阴、或掖北白山、或卷山。采无时。
讲记:滑石,长得美,这是造化之神奇啊!以后啊,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对于每味药的名字,一定得敏感,得有感情。我的老师啊,曾经对我说,要把药物像情人一样的看待。滑石,以“滑”来命名,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大概也就能清楚其功效了。
我们来看《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肠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我们要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这个“荡”字。“荡”什么意思啊?“荡”有扫荡、清除的意思!单从这个字,便可想见它的力量与速度。所以叫“滑石”,一方面是形容这矿物的质地很细腻,同时也在描述它的作用——荡浊而能滑出。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说:“滑窍隧而开凝郁”。
滑石针对的不是那种坚硬的东西,而是水湿,但不是茯苓、泽泻这种湿气。茯苓、泽泻针对的是水液代谢不正常导致的那种湿气。滑石针对的湿气已经有点渥堆发酵的意思了,已经与身体油脂混杂了,所以更为凝滞。类似于“湿油”。油啊,会蒙住水气的流通。我们的注释,把这个叫做“水热互结”。比如长痘,你得做出区分,血燥的长痘是一回事;湿油蒙住气孔,又是一回事。像小儿湿疹以及夏天出痱子,它就是因湿油引起的,我们用爽身粉啊,爽身粉中就有滑石。夏天中暑,湿热蒙住清窍,人就突然懵绝,我们用“六一散”(滑石六分,甘草一分)把水热解开,让毛孔能够自然呼吸。因为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导致的淋症,你们看那个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水液被封闭住,代谢不出去了,加滑石进去,把那个机关打开,把那个水热的互结打开,这样茯苓的利尿作用才能呈现出来。
治疗湿有好几种方式:甘淡渗湿,茯苓、薏苡仁之类;苦以燥湿,黄连之类;风能胜湿,独活、防风之类。渗湿是个什么感觉呢?农村的同学或许有经验,地上多余的水的时候,用煤灰来盖住,水就渗透入其中,地上就干燥了。这个就是“渗湿”。滑石是另外一种,是“荡湿”。就类似于它能够砸后壁,使得气息流通,让小便自然流出来,于是湿也就解除了。肾结石或者肝硬化之类引起的小便不利,或者水肿,我们也可以用滑石,让它来荡出一个缺口。
我们啊,不能自我封闭。心性不能封闭,身体也不能封闭。
今天的课,就暂且到这里!
授课老师:
颜清辉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古典书院教师,曾任中医学院副教授。
颜清辉中医系列课推荐:
古典书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