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因为什么,端午节变成了一个被粽子环绕的节日。不过一想到过去端午节清宫里的皇帝吃粽子,也是要连吃5天。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初五,皇上、皇太后、皇后、太妃等每天的两顿正餐和晚点,都要摆粽子。现在每天吃粽子的心累,突然就变成了偷笑。近年来,除了越来越淡的年味,还有越来越淡的节日。映射着我们越来越淡的生活,和越来越无趣的灵魂。现在过节,无非是放个假,吃了应景的美食,剩下的就乏善可陈了。以什么样的生活姿态,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新鲜感,好像除了人造购物节比较成功以外,没人玩得转。而填满购物车的一时满足,像过山车,飚上去很快,掉下来也很快。白开水寡淡,加几片茶叶,味道就变得很不一样。如果生活很寡淡,也能像加几片茶叶一样简单就好了。其实端午食粽,不过是诸多端午习俗中的一个。在过去端午节,玩法还有很多:比如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放风筝,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等。一听就是小孩子撒欢,大人还童(忙坏)的好节目。小时候对端午节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着大人忙忙碌碌的身影,好不容易熬着吃完了午餐,额头上点着雄黄酒做的朱砂,手持菖蒲牌的倚天剑就要杀出家门的时候,脚还没迈出门,就被老爸拦腰捞回,眼睁睁看着“倚天剑”被挂上窗棂,再也无能为力。伤心一阵,又故态复萌,悄摸摸地偷了雄黄,约上一群小伙伴一阵画脸厮杀。直到天色暗沉,被灰溜溜地揪回家。现在看来,除了放假前几天的心情雀跃和忙到爆肝,这端午节似乎怎么都缺点味儿。而当时的不在意,现在自己好像也没学会怎么把这个节日过得更加有声有色。过去嫌弃的讲究,渐渐造就了现在的将就。怎么找回过去生活中的味道,似乎又成了现代生活的新课题。而对传统文化与审美的回归,也表现在对茶道的探求也越来越强烈。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始的,喝茶早就不是单纯的解渴行为,茶亦不再是普通的茶叶,也涵盖了对中国传统审美与传统文化的想象。对爱喝茶的中国人而言,喝茶不仅是日常生活,也是精神审美。中国茶艺与茶道,经过历史流变的发展,主流的饮茶方式也不断演变,从煎茶,到点茶,再到泡茶,士大夫、老百姓各自有一套喝茶方法,每一套都有自己的道理。饮茶发展到现在,饮茶的方式其实没有什么定论。你可以吹毛求疵,以不糟蹋一杯好茶的执着,研习泡茶之道,也可以喝得开心就好。饮茶最大的好处就是“闲”下来,不论你安静独处,还是放身市井,一壶茶走起,见谁都可爱,时光悠悠长,生活无限好。我们可以像会生活的四川人,一边搓着麻将就把茶给喝了;也可以像广东人三不五时就一家人齐齐整整,在周末的早晨“叹早茶”,带着一包茶,就从上午吃到了下午。▲成都人民公园的传统茶馆说到底,节日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追求仪式感也不过是想把生活过得更丰富有趣味些。所以,端午节吃粽子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得过得有滋有味呀!最后,今天是端午加高考,是个不错的好兆头,祝大家都高“粽”。撰文:潘小攀编排:Cherr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